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受到公平对待是每个人的期许。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不公平特别是金钱分配的不公平,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引发危害社会的极端行为。因此,维护公平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维护公平的反应千差万别,社会价值取向作为反映个体在经济分配情境中对自己和他人结果如何进行分配的稳定偏好,能够反映追求自我利益极大化和依从于社会公平规范这两种内在动机的相互关系,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体公平维护行为的影响。个体维护公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看到不公平行为时采取相应的行动维护公平,另一方面是当自己遭受不公平时的公平维护。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探讨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在目睹不公平即作为第三方时的公平维护行为差异及公平感体验;二是探讨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在遭受不公平时即作为接受者时的公平维护行为差异及公平感体验。本研究采用基于独裁者博弈的第三方惩罚(补偿)范式、最后通牒博弈范式和公平判断范式,进行一系列行为实验,探究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分别基于第三方和接受者角度时的公平维护行为和公平感知。研究一包括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采用第三方惩罚(补偿)范式。实验开始,为了让被试更有参与感,被试将会在程序上抽取自己的角色,抽到的角色都是第三方,且第三方每一轮都持有20元的筹码用于公平的维护,然后被试会看到投资相同的两个人对投资的结果进行分配,如,对盈利100元或者亏损100元进行分配,分配的双方分别是分配者和接受者,其中,分配者负责分配,接受者只能接受不能拒绝。接着,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被试作为第三方需要对他人的不公平分配结果进行反应,被试可以选择不采取行动、补偿分配者(或接受者)或者惩罚分配者(或接受者)等5种行为反应,并且还要选择去实施对应决策所愿意花费的金额。实验一操纵了损失和获益两种分配情境,结果发现,无论是看到损失不公平还是获益不公平,相比于亲自我者,亲社会者在目睹不公平行为时,更倾向于采取行动,而且愿意花费较多的金钱维护公平,另外,亲社会者采取补偿的方式进行公平维护。实验二采用公平判断范式,被试也是作为第三方,观看他人的分配方案,并基于第三方的角度评定分配方案的公平等级,公平评定等级分为1到4,数字越高,越公平。实验二的结果发现,无论是看到获益不公平还是损失不公平,亲社会者与亲自我者基于第三方的公平感知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本身遭受不公平时,其公平维护行为的差异及其对不公平的感知。研究二即实验三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结合公平判断范式进行探究。实验开始,被试被告知自己将随机与另一个人配对进行同等投资,然后对投资后的获益或亏损进行分配,被试作为接受者,另一个人作为分配者,分配者提出分配方案,接受者可以接受或者拒绝,如果接受者选择接受,则分配按分配者的方案进行,一旦拒绝,双方什么都得不到。另外,在进行行为决策之后,被试作为接受者还要评定分配方案的公平程度。实验操纵了损失和获益分配情境以及分配方案类型(分为优势不公平和劣势不公平),结果发现,相比于亲自我者,亲社会者更多的拒绝获益下的优势不公平分配。另外,在公平感知上,基于接受者角度,亲社会者与亲自我者的公平评定结果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基于第三方的角度还是基于接受者的角度,相比于亲自我者,亲社会者更多的表现出公平维护行为,另外,不同社会价值取向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层面上,而在公平评定的心理感知层面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价值取向在公平博弈决策以及公平维护中的作用,丰富了以往关于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为社会价值取向的相关理论增添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