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NDVI和LUCC的漓江流域生态演变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漓江流域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质景观和独特的地域史前文化,是极其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颇具山水特色的旅游开发区域。然而,随着漓江流域经济活动规模不断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动,导致当地具有典型特质的山水地质景观有可能朝向不可逆方向发展,生态环境有逐步失衡的趋势。如何定量评价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遥感软件ENVI,GIS软件ARCGIS的支持下基于美国NOAA卫星的植被指数产品GIMMS‐NDVI和EOS的MODIS‐NDVI以及MODIS‐NPP对广西宏观生态环境和漓江流域中尺度植被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关时间序列的演变研究。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两大核心部分,一是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的定量描述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度研究,二是定量评价漓江流域植被生态演变的自然因素的空间尺度和强度。第一部分,运用NASA的GIMMS‐NDVI和EOS的MODIS‐NDVI以及MODIS‐NPP从不同尺度研究漓江流域的植被生态空间分布和演变趋势,通过TM/ETM数据基于LUCC的过程对漓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和覆被进行遥感解译,结合不同尺度的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相关分析,以此反映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的影响尺度和强度。第二部分,从地质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漓江流域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不同尺度的NDVI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此研究漓江流域植被生态演变自然控制因素的尺度和强度,结合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最终对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环境演变总体呈现恶化趋势,结合TM陆地卫星数据解译分析结果表明,在漓江流域20km缓冲区内植被演变呈现良性与恶化交替发展局面。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植被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选择气象因素进行了空间分析,在区域数字高程(DEM)的基础上对气温和降水进行了Co‐Kriging插值分析,并结合中尺度MODIS‐NDVI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表明,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的演变总体上不由气温和降水控制,其演变影响因素从LUCC的角度而言,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的控制。不同尺度的对地观测数据对同一研究区域植被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的验证结果具有一致性。
其他文献
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是近数十年中新疆考古的重大收获。它的居民、经济生活、文化观念、与周邻地区间的关系等,是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藏俄罗斯历史博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eP)是最常见最顽固最难治的慢性疼痛之一,由于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有治疗方法疗效欠佳。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根据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分
本文介绍了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上海植物园承办,以“美化上海·迎接世博”为主题的“2009上海花展”,该展览于4月3日在上海植物园开幕.在随后的清明小长假期间已有
<正> 母猪繁殖力的高低和所产仔猪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养猪经济效益和生产潜力。当前农村养猪普遍存在着种猪选择不当和饲养管理水平低,以及仔猪培育技术落后现象,致使母猪产仔
<正>在农业粮食中细菌、白蚁和线虫是影响产量的三大因素。化学杀虫剂尽管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它对植物、土壤和动物有一定危害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多年来,植
期刊
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问题,在国际学术界"近期出自非洲说"和"多地区进化说"两派学说激烈争论的背景下一直存在着"本土连续演化"与"非洲移民替代"两种假说的碰撞,两种观
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举行宗教仪式和进行相关活动的地点,政府部门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依法依规管理,直接关系到宗教的和睦,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关系到
<正>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因其作品"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荣获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帕慕克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本土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日趋突显。然而,目前中国管理研究以引入西方管理理论为主,缺乏相应的本土管理研究。主要探讨了本土管理研究的目的,如何有效
<正>4月18日,第七届中国杜鹃花展在浙江省嘉善县大云镇碧云花园举行。本次展会历时10天,来自全国18个城市的参展单位的500多盆杜鹃花精品参加了展览。举办地嘉善是杜鹃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