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它不仅构建了中国人的价值体系,更在细微处规范了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但是随着全球化风暴的进程,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在带给国人自由民主的同时,也让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光环开始逐渐淡去,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它已不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转而变成了许多裂散着、漂浮着的文化碎片。本文力求从根本上打破儒学的时代局限性及文化的相对性,对儒家思想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崛,针对性使儒家文化能够在不同社会领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论文首先从宏观角度切入,站在全局角度审视儒家传统文化,进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儒家传统伦理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生命伦理思想。而后,对儒家生命伦理思想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推崇仁爱、提倡修身至德、强调重生哀死、主张乐天知命、注重人伦秩序的核心内涵,并结合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内容:即人与自然共处时的道德问题、动植物实验与保护中的道德问题、医学行为中的道德问题等,试图以此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之间的沟通桥梁,挖掘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在人们平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作用,并一一梳理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对我国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价值:儒家生命伦理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有助于人类社会的有序发展、儒家生命伦理中“修身致德”的养生理念有助于排解现代人的生命困惑、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作为理论资源也有助于中国当代医学伦理中困惑的疏解。最后,论文将探讨的重点集中在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作用于中国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实现途径,这归根到底是要求对传统儒学进行重构和新的时代解读,最终完成对于传统儒学的创新,使其可以继续匡正当代人的思想、规范当代人的行为,真正意义上做到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正如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任何人停止转动一样,社会向前的发展进步也从不会停歇,传统儒家文化要想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作用,必须跳出“象牙塔式”的研究模式,摒弃单一的、传统的诠释方式,不再只是将视角纯粹定格在对于某一儒学经典的注解之上,而是要着重开始关注当下社会生活里各个发展阶段中活生生的问题,进而促使儒学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在中国当代的生命伦理学研究领域,寻求传统儒家伦理思想来解决现代困惑,这种探索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创举,更是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生命力得以延续的有效途径。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在回应现代中国生命伦理问题时,首先必须打破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的传统语境中,而是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其现代价值;其次要着力平衡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文化相对性,即是要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全盘考虑生命伦理问题,在肯定科技成果作用的基础上,完成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人文思想的有机融合。总之,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伴随而来的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无疑给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带来时代性的挑战,当下的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应当深度发掘自身的价值,并以此来应对现代生命伦理中迫切需要解开的困惑,并从这个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现代化变革,最终为儒学的重振创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