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快速、无损等特点,在药品原料、生产过程及成品的检测上应用广泛。药品的质量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传统的药品检测方法操作难度大且耗时长,不能满足在线与现场快速监测的需要。近红外分析方法在药品成分在线、快速检测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对于提高药品质量监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模型传递技术是解决不同近红外光谱仪器间模型无法共享问题的关键,研究药品成分模型在不同仪器间的模型传递方法,对药品检测方法的普及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本文以头孢拉定颗粒样品作为实验对象,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药品成分定量模型的建立和传递展开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两种异常数值剔除方法对所建立模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样品中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水分三种成分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蒙特卡洛交互验证法结合SNV与SG平滑处理后三种组分所建模型取得较好结果,两台光谱仪上建立的三种组分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8和0.982、0.623和0.611、0.874和0.767。
(2)采用SLRDS、DS、PDS和Shenk’s算法研究了头孢拉定颗粒组分模型在主机(FrontierTM)与从机(AntarisTM)间的模型传递。结果表明,SLRDS、PDS和Shenk’s算法传递后从机光谱的预测结果与主机基本相当,头孢拉定模型传递后的光谱校正率分别为89.0%、87.8%和85.3%,头孢氨苄模型传递后的光谱校正率分别为93.1%、93.6%和93.0%,水分模型传递后的光谱校正率分别为92.3%、94.2%、92.9%。
(3)结合马尔可夫链的理论与性质,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样品优选方法(MC),并将其应用于转换集的选择中。MC方法通过将样品选择过程随机化处理,选用光谱校正率构建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并求出其平稳概率分布用作转换集选择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使用MC方法传递后三种成分模型的光谱校正率更高,分别为91.1%、94.7%和94.2%。
本文研究为近红外光谱用于药品成分检测以及不同仪器测量结果之间模型传递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以头孢拉定颗粒样品作为实验对象,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药品成分定量模型的建立和传递展开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两种异常数值剔除方法对所建立模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样品中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水分三种成分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蒙特卡洛交互验证法结合SNV与SG平滑处理后三种组分所建模型取得较好结果,两台光谱仪上建立的三种组分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8和0.982、0.623和0.611、0.874和0.767。
(2)采用SLRDS、DS、PDS和Shenk’s算法研究了头孢拉定颗粒组分模型在主机(FrontierTM)与从机(AntarisTM)间的模型传递。结果表明,SLRDS、PDS和Shenk’s算法传递后从机光谱的预测结果与主机基本相当,头孢拉定模型传递后的光谱校正率分别为89.0%、87.8%和85.3%,头孢氨苄模型传递后的光谱校正率分别为93.1%、93.6%和93.0%,水分模型传递后的光谱校正率分别为92.3%、94.2%、92.9%。
(3)结合马尔可夫链的理论与性质,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样品优选方法(MC),并将其应用于转换集的选择中。MC方法通过将样品选择过程随机化处理,选用光谱校正率构建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并求出其平稳概率分布用作转换集选择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使用MC方法传递后三种成分模型的光谱校正率更高,分别为91.1%、94.7%和94.2%。
本文研究为近红外光谱用于药品成分检测以及不同仪器测量结果之间模型传递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