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合肥市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环境状况也出现令人堪忧的局面。近几年,合肥市频频出现重度污染空气,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曾经的蓝天白云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合肥市又处在一个异常尴尬的处境,即虽然经济状况比先前已经明显改善许多,但相较国内一些发达城市而言,又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这样的一种局面便导致难以通过牺牲经济发展去改善环境状况。于是,研究合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便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首先对合肥市在2000-2016年间的经济状况与环境状况做了一个基本的描述,发现合肥市人均GDP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较为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第二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整体较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年攀升,进出口总额不断提高,且贸易顺差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发展趋势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工业废水排放量在研究年份间出现了相对较大的波动,而工业废气和工业废固的排放量整体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当年造林面积除局部发生降低外,整体上升趋势明显;农用地与建设用地面积有着明显的差别,农用地面积显著大于建设用地面积。接下来,本文分别选取人均GDP和工业三废排放量当作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指标。经过软件检验,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而且仅有人均GDP对工业三废排放量发生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并做了一定分析后发现,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没有呈现出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曲线),而是均呈现出显著的倒N型。这意味着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对于合肥市的发展未必有用,合肥市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状况去制定自己的发展路线。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五章选用了典型的Commoner分解模型,通过因素分解法将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效应、技术效应及两者的交叉效应。结果发现,经济效应始终促进了工业三废的排放,但技术效应和交叉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存在着阶段性的不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产业结构、科技、环保资金投入、环保教育以及法律的角度为合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议。分别是:一,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产业升级;二,重视并大力支持高科技产业研发,使科技在新时代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三,加重环保资金的投入,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四,推动环保教育施行,加强环保意识培养五,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