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及风振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塔线体系是风敏感型结构体系,风荷载是输电塔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目前,对特高压输电塔的风荷载模型、考虑塔线耦联的风振响应规律以及风振的灾害研究尚处于初期。本文以拟建的1000kV双回路特高压输电线路为背景,对特高压钢管输电塔的风荷载模型、风致振动特性、塔线耦合体系气弹性风洞试验以及风振疲劳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基于HFFB试验确定输电塔的风荷载谱。由静力三分力风洞试验得到钢管输电塔的体型系数;对输电塔半刚性模型的HFFB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去除了基底弯矩谱中共振响应的影响,并对处理后的弯矩谱进行拟合,得到各风向角下的顺风向、横风向及扭转向的基底弯矩谱公式。基于风荷载竖向相干性与风速相干性一致的假设,得到输电塔不同高度的风荷载自谱与互谱,并分析输电塔横风向激励的组成,识别出紊流激励部分与旋涡脱落激励部分约各占一半。(2)通过气弹性风洞试验研究双回路特高压钢管输电塔及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特性。采用半刚性节段加“U”形弹簧片的方法设计制作输电塔的气动弹性模型,动力特性测定表明按此方法制作的模型满足气弹性风洞试验的要求。对塔线体系气弹性风洞试验时输电塔与导线采用不一致比例的问题进行数值分析,从理论角度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由气弹性风洞试验结果总结了双回路特高压输电塔及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特性,并通过试验结果反演得到了结构的固有特性和系统的输入激励。(3)建立塔线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对塔线耦合体系的风振响应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与风洞试验吻合。推导了三节点索单元以及考虑摆动刚度的绝缘子单元的刚度与质量矩阵。在等效线性化的基础上对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进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导线张力较大、垂度较小时,塔线体系的频域计算结果也能达到较高的精度。(4)采用等效静力风荷载组合法和风振系数法计算输电塔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为设计中考虑横风向影响提出建议。试验结果均表明,输电塔在横风向的风振响应与顺风向的动力部分在同一个数量级。为考虑输电塔横风向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引入广义阵风效应因子和广义风振系数,为输电塔抗风设计中考虑横风向风振效应提供方便、合理的方法。(5)基于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在时域与频域讨论输电塔结构的风振疲劳寿命的计算,提出估算输电塔风振疲劳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输电塔的风振时程分析和雨流计数法在时域中计算结构的风振疲劳累积损伤,并比较目前频域内计算疲劳累积损伤的各种方法,结果表明频域估算疲劳寿命偏于保守,其中等效应力法计算结果与雨流法最为接近,计算过程也较为简单方便,比较适用于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输电线路设计。
其他文献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实验堆)是规划建设中的一个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国际托卡马克实验堆。是由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韩国和印度在内的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经过有关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罗布泊环境及其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新的进展。本文对罗布泊考
主动拒止技术武器属于"威慑"类,而不是"惩治"或"致残"类非致命武器,该武器利用热敏效应有效的阻止人员敌对行动,而不会有什么间接影响。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拒止系统武器不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陶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的神韵到当代的昭然时尚,从古时的“彩陶”、“绳纹”到现代陶瓷行业的千
产业集群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它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正基于此,产业集群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一片繁荣,在实践中,地方政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更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具有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斗,既是应急管理工作顺利起步的
报纸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AA)成立一个专家组对1984年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徐悲鸿是近现代美术教育界的舵手、文艺界民族斗士,主张改革传统绘画的发起者和实践者。他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内都有不凡的成就,精通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画等,但以素描的成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机制,正是为知情权遭受侵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提供维权途径,它监督、制约信息公开权力的行使,保障知情权,调整公私利益,维护信息公开秩序,实现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