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区绿地景观在居住区总面积中占有很大比例,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创造安静、舒适、卫生、美观的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已然是居住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居住区绿地景观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之上,通过人类的人工作用进行设计改造成更适于人类生活的独特景观类型,居住区绿地在整个城市大环境景观空间格局中占有重要及独特的地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是指由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它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人性化的宜居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外部空间场所。本文通过新城市主义的核心理论、景观生态学的规划原则理论模式,对上海浦发博园的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经该项目的规划实践参与,并运用理论文献的阐述、场地空间分析、综合评价等多种方法对该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从居住区的概念以及对绿地景观的理解出发,从景观构成要素的造景要领以及景观视觉审美等多方面的相关理论思想来探讨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其整体规划布局、景观构成进行概括,从造景要素、造景形式和视觉审美等方面对组团划分、层次构成以及造景内容结合图片进行现状分析,并通过居住密度、绿地面积、活动场地与公共设施、环境噪声以及日照条件对现有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文中针对该居住区现有绿地建成景观的现状进行了利弊分析与评价,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后期的修建改造、养护管理、环境提优、品质优化等方面做得更加完善。此外还提出以浦发博园与业主的配合状况为例,寻找居住区公众参与环境建设的互动模式。通过理论层面的提升,以该项目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我国目前的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中所存在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概述,总结经验,试图在今后的项目实践中做到直面问题进而迎刃而解,为未来居住区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