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我国银行制度变革的产物。50多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获得了很大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起着促进作用。随着现代银行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复杂化,以及各种业务的交叉,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再是单一风险,而是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于一身的整体风险。这些风险相互交织,彼此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下,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各种风险管理的方式往往是分离的,这种管理方式必然会造成风险之间相互作用的忽视,而简单地将风险相加会导致整体风险的高估,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从自身风险管理需要的角度来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各种风险的相关性,从整体上对风险进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将是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探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按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要求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本文剖析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和解读了《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并对照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贯彻实施方案》的要求,分析了当前监管部门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要求和具体内容,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其次,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余姚农村合作银行为例,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个方面揭示其风险管理特征和现状,并找出与《指引》要求的差距。第三,系统阐述了余姚农村合作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设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分析了构建的内容与步骤,探讨了可能面临的障碍以及应对的保障措施。第四,设计和提出了“四个工作平台,六个子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和具体实现功能,包括风险经理工作平台、合规管理工作平台、流程管理工作平台、风险容忍度管理平台;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声誉风险管理系统、其他风险管理系统。本文通过探索构建余姚农村合作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希望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实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并对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水平衣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