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言》是扬雄集一生心血,模仿《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它用正统的儒学观点去批驳违反“圣人”之教的一切言行,以发扬光大以孔孟为代表的正宗的儒学思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去探究《法言》中蕴藏的丰富的伦理思想。扬雄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他认为人的本性不能决定人的善恶,而最终决定人善恶的,只能取决于后天的修养。他认为主体的自觉在道德修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调立志学习是向善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从而发展了儒家的人性论思想,这具有创新性,也构成了《法言》伦理思想的基础。在个体伦理思想方面:他提出了“强学力行”的修身观,要求君子努力学习“圣人”之道,加强自我修养,确保一直向善,丰富了人性论思想。他提出了“明哲保身”的处世观、主张知识分子在禁网森严的封建专制时代,要选择通达有智慧的方法,保生全身。他提出了贵“知大知”尊师观,强调师长的教诲示范作用。他提出了“宁亲”、“宁神”的孝道观,升华了儒家的孝道观。在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方面:他提出了“导之以仁”的德治思想,认为治国只要用仁义、廉洁、正道、礼仪教化民众,民众就会多美德能礼让。提出了“莫尚于中和”的政治观,主张中和,反对武力扩张,主张以德服天下。劝谏统治者要树立“审其思敦”的民本思想,体察百姓忧苦,建立“思”政。提出了“与众弃之”的缓刑思想,主张缓刑,先教后杀,推崇教化,以减轻民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