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B2在不同压强下的二阶和三阶弹性常数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1年初,Mg B2的超导电性就被发现,其超高的转变温度Tc为39K。从此以后,人们对其物理特性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后发现,目前的文献缺乏对Mg B2三阶弹性常数的研究,尽管该参数对了解Mg B2超导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三阶弹性常数不仅是用于描述有较大的应力或应变的力学现象,而且用来描述非谐性质。弹性性质是固体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而弹性常数能很好的反映固体的物理性质中的弹性性质。本文中,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非线性形变理论计算超导体Mg B2的弹性常数来讨论其弹性性质,并对德拜温度、格临爱森参数和脆塑性等物理特性进行讨论,具体内容如下:①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零压时Mg B2的二阶和三阶弹性常数,二阶弹性常数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理论和实验的结果符合,尽管很遗憾没有找到三阶弹性常数的参考值,由于二阶弹性常数的符合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阶弹性常数的准确性。在Rao的理论基础上,此时便可以用弹性常数的结果预测出格林艾森参数值并与他人的实验值比较吻合。②有效弹性常数是压强的函数。那么基于二阶和三阶弹性常数可得到在不同压强下的有效二阶弹性常数,与其他文献中的理论结果吻合。然后对六角结构的Mg B2在a轴和c轴上的体模量Ba和Bc进行计算并与文献参考值比较吻合,Ba/Bc随压强的增加有缓慢的增长。计算了Mg B2的各向异性因子并进行讨论;再计算出Mg B2的体模量B和剪切模量G,体模量和剪切模量作为压强的函数,体模量和剪切随压强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还讨论了Mg B2在不同压强下的德拜温度、脆性/塑性和硬度。德拜温度与理论的结果比较吻合,高出实验结果。并且随压强的增加而增加,有了德拜温度可以对晶格的振动频率的数量级进行估测;在本文计算的压强范围(0—30GPa)内,对Pugh比与压强和两个Cauchy压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知Mg B2是脆性材料的特征,当压强P=2.83GPa时有最大Pugh比为0.722。压强在0到2.83GPa,Pugh比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压强大于2.83GPa后,Pugh比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可见Mg B2会因为压强过高或过低完成从脆性到塑性转变;用三种可以计算硬度的模型都可以计算脆塑性材料,比较最好的模型与其他两个有什么不同,了解到Mg B2的硬度与压强直接相关,预测增加压强可以增强Mg B2的强度。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发展、技术关键以及其在原子分子成像、操纵和在纳米电子学研究当中获得的重要成果,对单个铜族贵金属原子在Si(111)表面的吸附与扩
近年来,在纳米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低维材料在基础研究方面方兴未艾,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所提出的新颖物理问题,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材料的尺寸和维度的降低,可以使
本论文工作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系统制备碳纳米管,特别是竹节型碳纳米管,并研究其制备条件对碳纳米管的形貌、生长速率的关系及影响。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讨论制备条件(反应气体、偏压大小等)对碳纳米管的生长和形貌的影响。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CVD) 系统和热灯丝化学气相沉积系统(HCVD),在沉积有Ta过渡层和NiFe催化剂层的Si 衬底上制备碳纳米管,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透射电子
目前关于∧超核的双重能级劈裂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而理论上对∧超核的双重能级劈裂的探讨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现在对∧超核的双重劈裂理论计算主要是从∧N的
本文构造了一种可在实验上实现的闪锌矿AlxGa1-xAs/AlyGa1-yAs耦合双抛物量子阱结构,重点考虑非对称情况,首先,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Schr(o)dinger方程,获得体系的电子态.进一步,采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小学学习是教育启蒙
初中政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不仅关系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更是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身为一线教学人员就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知,用最佳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让每节课对学生都有吸引力,新课改倡导的小组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便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应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近年来,将周围环境各种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纳米发电机(NG)相继问世。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的纳米发电机(PDMS-Based NGs)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