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复合驱具有优良的超低界面张力、黏弹性和乳化性能,在中高渗油藏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复合体系的性能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下降,这些优良性能在驱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随着渗透率的降低,复合驱技术逐渐暴露出“注不进,采不出,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其在较低渗透率油藏中的适应性变差。作为较低渗透率条件下复合驱的接替技术,纳米流体驱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本文以大庆油田复合驱的发展为背景,全面研究和评估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驱具有优良的超低界面张力、黏弹性和乳化性能,在中高渗油藏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复合体系的性能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下降,这些优良性能在驱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随着渗透率的降低,复合驱技术逐渐暴露出“注不进,采不出,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其在较低渗透率油藏中的适应性变差。作为较低渗透率条件下复合驱的接替技术,纳米流体驱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本文以大庆油田复合驱的发展为背景,全面研究和评估了复合驱的各项性能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了复合驱的渗透率局限性;并对复合驱的接替技术SiO2纳米流体驱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纳米流体驱的适用界限,揭示了纳米流体启动残余油的机理。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借助不同长度填砂管物理模型和岩心模型,定量表征了复合驱各数量级界面张力状态、乳化和聚合物弹性的作用范围,以及它们各自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阐释了复合体系各项性能在驱油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贡献,以及渗透率对各项性能的影响,进而明确了复合驱的渗透率局限性。结果表明,复合驱中超低界面张力状态维持距离不足井距的40%,且主要作用在剩余油较少的注入端,复合驱在超低界面张力状态下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不足45%;乳化是在复合体系运移一段距离后发生的,乳化的作用距离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最高可分别达到45%井距、55%;乳状液可以减小Langmuir吸附等温线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使HABS的吸附损失较未乳化时降低约10~30%;与SP驱相比,ASP驱中的超低界面张力和乳化的作用范围更广,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更大;聚合物弹性的作用距离不足井距的70%,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不足35%;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聚合物弹性与复合驱超低界面张力状态的维持距离缩短,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降低,而乳化的作用距离变长,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变大,乳化发挥的作用增大;聚合物相对分子量越大,渗透率越高,弹性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越大;复合驱更适用于渗透率在100×10-3μm~2以上的情形,在多数情况下可提高采收率15%以上。基于乳化性能,设计了一种非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体系,结果表明,与大庆常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体系相比,新设计的乳化体系的乳化力更强,形成乳状液后的平均粒径更小,稳定性更强,综合乳化性能更好,黏度和储能模量更高,耐温耐盐性更强,界面张力仅为10-2 m N/m数量级,提高采收率效果更好;因此,建议在筛选表面活性剂和三元复合体系配方时,体系的综合乳化性能应被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界面张力可适当放宽至非超低水平。当渗透率低于100×10-3μm~2时,复合驱的驱油效果变差,而纳米流体驱在较低渗透率下有很好的适应性。因此,本文选用一种平均粒径约50 nm的SiO2纳米流体,借助室内实验,系统地研究了SiO2纳米流体的基本物性和纳米流体驱的主控因素及驱油效果,明确了纳米流体驱的适用界限。结果表明,影响纳米流体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主控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渗透率>浓度>注入量>注入速度;最佳的注入速度、注入量、颗粒浓度分别为0.1 m L/min、0.5 PV、0.15 wt.%;浓度过高和注入量过大会引起孔隙堵塞,流速过高和渗透率过高不利于颗粒在岩石壁面上的吸附,导致提高采收率效果变差;SiO2纳米流体可以有效改善润湿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注入压力;当渗透率在1×10-3~100×10-3μm~2时,建议使用纳米流体驱技术,在多数情况下可提高采收率15%以上。借助微观模型,可视化地揭示了SiO2纳米流体启动残余油的过程机制和纳米流体驱后残余油的赋存形式,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阐明了纳米流体启动残余油的机理。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更适用于渗透率在100×10-3μm~2以上的情况,当渗透率低于100×10-3μm~2时,复合驱适应性变差,应当选用其他接替技术,如纳米流体驱。以上研究成果深化和提升了对复合驱超低界面张力、乳化和聚合物弹性的认识,发展了从能量角度阐释接触角变化的方法,增加了对纳米流体驱技术的理论认识,为复合驱和纳米流体驱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完善并丰富了复合驱和纳米流体驱的相关理论。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肠道免疫功能、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288只38周龄的罗曼灰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预试期内所有鸡饲喂基础饲粮,正试期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8%和1.2%的桑叶提取物。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4%、0.8%或1.2%的
目的 探讨葫芦巴改善瘦素缺陷型ob/ob小鼠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D组)、葫芦巴低剂量治疗组(Fenu/L组)、葫芦巴高剂量治疗组(Fenu/H组)。葫芦巴干预12周后,测量各组小鼠体重;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脂水平;手持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中医药战略地位已跃上新高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在党和国家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对中医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促成研究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强化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紧迫任务。文章结合本校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本硕衔接、引进优质生源;"精英小班化教学";研本1+1联动;构建导学共同体四个模式的实践角度对微生
变电站设备红外温度检测是发现设备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红外温度检测大多使用手持红外测温设备对温度进行检测。但对于一些场景,巡检人员无法进入,并且某些位置和角度无法检测。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使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目标分割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分割,再对分割出的图像提取温度结果,避免了背景的干扰,提高了整体红外检测的精度。应用文章提出的算法进行训练和测试,能够有效读取对应位置的设备温度,满足大部分场景需求
变形是地下结构施工安全状态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数据驱动变形预测方法中地下施工动态影响因素难以量化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控制区间牵引算法的地下施工变形预测模型。以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对变形监测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以数值模拟在关键施工阶段处的结果为牵引点。根据实测值随阶段更新牵引点,并基于注意力机制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AM)以牵引点修正数据驱动模型在控制区间的预测结果,实现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各领域实现自动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不仅为我国的机械工程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为我国的工业、制造业等各领域的生产质效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主要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重点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路径与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以期促进我国机械工程的良性发展。
5G引入的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及终端直通等新技术,不但大幅度提升通信性能,且具备解决卫星“最后一公里”定位难题的潜力,有望满足城市峡谷、工业物联网等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需求。目前针对5G通信定位展开的研究大多基于仿真信道模拟,本文通过5G n78频段的实际测试数据对基于北斗高精度时空基准的5G下行定位方法验证,使用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与全站仪在室内试验场建立厘米级空间基准,使用北斗
本文以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阅读与分析,结合音乐作品本体的分析和自身的演奏体验着重阐述莫扎特生平贡献、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结构、演奏技法及其与钢琴伴奏的配合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成就进行介绍,论述作品《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对作品《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的结构及其演奏上的重点技
投资基金集聚的地方往往会加速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集聚,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生态。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引入投资基金,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本集群,对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投资基金的作用,需要加强对基金的生命周期管理。本文主要从管理机构筛选、过程管理、清算退出三个方面总结子基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经验,旨在为基金管理提供借鉴。
<正>“过去在接到12345工单后,工作人员需要研判诉求问题,核对部门职责,然后将工单转至对应的承办部门。升级改造完成后,通过智能派单功能就可以实现系统自动派单,工单流转更精准、高效。”省12345热线平台负责人介绍。据数据统计,升级改造后,12345热线平台即时转办率、按时反馈率均为100%,平均办件天数为7天,环比缩短2天,办理时限大幅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