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运用多种软件联合建立3D仿真模型,并模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手术内固定后的模型。为用有限元法分析BSSRO术后不同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提供参考。2.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观察在BSSRO手术两种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情况下,髁状突的位移变化趋势。更深入了解BSSRO手术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情况。3.在有限元模型上,比较分析髁状突在BSSRO手术两种裂开方式、同一前移量情况下的位移变化,以及同一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情况下的位移变化。为改进临床手术,避免髁突移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下颌骨干骨模型,以下颌骨干骨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包括髁突软骨、关节盘、关节窝的有限元(FE)模型。研究方法及步骤:1.选取并建立模型。(1)选取解剖结构完整,牙列完整的下颌骨干骨标本,作为实体模型。(2)采用CBCT扫描技术获取下颌骨连续断层的DICOM格式数据,通过数字影像转换,与三维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直接建模。建立的包括髁突软骨、关节盘、关节窝在内的下颌骨3D模型。2.模拟BSSRO手术:在下颌与关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BSSRO手术,使下颌骨分成两个近心骨段与一个远心骨段,并用钛板钛钉固定。骨裂方式分别为下颌后缘内外骨板间裂开(方式1)和下颌舌骨沟裂开(方式2)两种方式。3.截骨段移位方式模拟:结合临床,在下颌与关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增加边界约束及咀嚼肌载荷,模拟远心骨段前移矫治下颌后缩畸形手术方式。4.生物力学分析比较:(1)在BSSRO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记录分析髁状突在同一种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工况下的位移趋势及位移量。(2)在bssro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记录分析髁状突在同一前移量、不同裂开方式工况下的位移趋势及位移量。结果:1.建立包含tmj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bssro前移手术,获得具有几何相似性及生物相似性的三维模型,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2.获得髁状突不同部位在不同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下的位移。3.髁突在以方式1裂开,前移量分别为3mm和8mm时位移量比较,髁突内侧位移变化明显(p<0.05)。结论:1.无论裂开方式及前移量如何,髁突的位移趋势一样,即:髁突逆时针旋转,髁突横轴延长线夹角(ica)减小。2.当以方式1裂开时,髁突内侧的位移变化与前移量有统计学差异,前移量越大,髁突内侧的位移变化越大(p<0.05)。3.当以方式2裂开时,髁突位移变化与前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