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复合体,主要由土地和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过滤来自大气沉降和陆地径流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当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净化作用产生严重干扰的情况下,会使其丧失生态服务功能。为了研究辽河口湿地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的污染情况,本文采用定点多次采样的方法,通过对采集样品中TOC、TN、TP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及通过MIKE建立水动力-水质的耦合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以探究模型在湿地沉积物中时空变化规律的适用性以及污染物含量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采用MIKE软件中的MIKE 21FM模块对辽河口湿地沉积物的水动力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收集到的实测流量和水位数据作为边界条件构建水动力模型,使用2018年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和验证,使得误差情况满足要求,利用水生态实验室模块ECOLab对5月份主汛期前、7月份主汛期、9月份汛期后三种工况下所选的3种水质参数进行水质情况的模拟,利用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并验证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水质浓度模拟等值线图的变化特点基本可以反应辽河口湿地沉积物污染物真实浓度的变化情况,表明所建立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合理。根据耦合模型得到的水质模拟结果来看,表明水流在流经湿地的时候,对湿地沉积物中污染物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且汛期净化效果较好。(2)在0~10cm(表层沉积物)中5月份主汛期前的工况条件下TN、TP的含量都在近河采样路线的核心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实验区出现极大值。TOC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实验区出现极大值。7月份汛期的工况条件下TN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实验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核心区出现极大值。TP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实验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TOC的含量在近河和远河采样路线的极大值都出现在缓冲区。9月主汛期后的工况条件下TN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核心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TP的含量在近河和远河采样路线上的极大值都出现在实验区。TOC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实验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在40~50cm(底层沉积物)中5月份主汛期前的工况条件下TN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核心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TP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实验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核心区出现极大值;TOC的含量在近河和远河采样路线上的极大值都出现在缓冲区。7月份主汛期工况条件下TN的含量在近河区和远河区都的极大值都在核心区出现;TP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实验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TOC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核心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9月主汛期后的工况条件下TN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核心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缓冲区出现极大值;TP的含量在近河区以及远河区的极大值都出现在缓冲区;TOC的含量在近河采样路线的实验区出现极大值,在远河采样路线的核心区出现极大值。(3)在通过两个软件出图来进行比较:Mike在利用水动力的水情分析中,通过水动力的迁移扩散作用,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并且通过验证模型的可信性,只需要改变水动力条件就可以做到对水质水情的预测,而Arcgis只能进行空间插值来看分布结果,虽说在有试验数据的情况下较为简便,但对有降解吸附作用污染物含量的分布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有复杂水情的条件下,Mike所建立的模型的表现结果要优于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