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CYP2C19基因型并考察在患者人群中的分布,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支架内血栓再形成等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于心血管内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共33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服用氯吡格雷75 mg维持剂量。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基因芯片杂交方法检测CYP2C19*1、*2、*3等位基因型。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在院外12个月内临床预后情况,统计发生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与支架内血栓形成、脑卒中、大出血等次要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支架内血栓形及脑卒中成等次要不良心脏终点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333例患者中,携带野生型*1/*1(681GG/636GG)的基因140例(占比约为42%);携带突变杂合型*1/*2(681GG/636GA)的基因125例(占比约为37.5%),*1/*3(681GA/636GG)的基因19例(占比约为5.7%);携带突变纯合型*2/*2(681GG/636AA)的基因37例(占比约为11.1%),*2/*3(681GA/636GA)的基因11例(占比约为3.3%),*3/*3(681AA/636GG)的基因1例(占比约为0.3%)。分组显示,强代谢型(*1/*1)的比例为42.0%,中间代谢型(*1/*2、*1/*3)为43.2%,弱代谢型(*2/*2、*2/*3、*3/*3)为14.7%。临床随访中,共发生49例临床终点事件;其中41例(83.7%)为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包括强代谢型22例(28.6%),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共19例(38.8%),发生比率为(28.6%)vs(38.8%),P>0.05,无统计学意义;另外8例(16.3%)为次要临床终点事件:其中强代谢型3例(6.1%),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共5例(10.2%),发生比率为(6.1%)vs(10.2%),P<0.05,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相关因素,发现吸烟(P=0.037;95%CI 0.25-20.7,OR=16.2)、2型糖尿病P=0.048;95%CI 1.01-27.13,OR=17.35)及CYP2C19基因型类别(P=0.03;95%CI 1.08-9.37,OR=24.65)与发生MACE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应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相关,至少携带一个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次要临床终点事件的几率要高于野生型CYP2C19基因型患者;有吸烟史和/或糖尿病史的患者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几率要高于非吸烟和非糖尿病患者及CYP2C19野生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