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此经济大背景下,本文回到马克思,基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探寻中国经济新常态存在的社会分工问题,分析经济新常态下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现实价值。论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和国内外对马克社会分工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做了梳理,首先对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形成过程做了分析,其中涉及到了社会分工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分工与异化等理论研究。从社会分工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分析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核心内容,指出了社会分工的本质,简述了社会分工的分类与协作形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科学核心特征,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化;二、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三、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向创新驱动转换。在以上理论研究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创新驱动两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分工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产业结构方面我们着重提出了国际分工深化中我国产业分工处于价值链分工低端,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性;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分工演进水平低;产业间区域分工发展不协调,强调了制造业区域分工导致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协调等。在创新驱动方面,主要指出了 “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及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创新问题。基于以上问题,从生产关系制度层面、战略层面出发分析了社会分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价值,从生产方式层面找到了激发社会创新潜能的分工协作形式,从而分析了社会分工的现实价值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