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现实价值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此经济大背景下,本文回到马克思,基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探寻中国经济新常态存在的社会分工问题,分析经济新常态下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现实价值。论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和国内外对马克社会分工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做了梳理,首先对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形成过程做了分析,其中涉及到了社会分工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分工与异化等理论研究。从社会分工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分析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核心内容,指出了社会分工的本质,简述了社会分工的分类与协作形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科学核心特征,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化;二、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三、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向创新驱动转换。在以上理论研究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创新驱动两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分工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产业结构方面我们着重提出了国际分工深化中我国产业分工处于价值链分工低端,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性;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分工演进水平低;产业间区域分工发展不协调,强调了制造业区域分工导致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协调等。在创新驱动方面,主要指出了 “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及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创新问题。基于以上问题,从生产关系制度层面、战略层面出发分析了社会分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价值,从生产方式层面找到了激发社会创新潜能的分工协作形式,从而分析了社会分工的现实价值的实现路径。
其他文献
中国解放战争,是我军和全国人民在毛泽东和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为推翻欺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官、封三座大山,在中华神州大地上同敌人进行的一场空前紧张、激烈的总决战。
乡镇党委作为我国乡镇基层政权的领导核心,是沟通中国共产党与民众关系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在现阶段加强乡镇党委的干部选拔机制建设,制定出更加符合当前实际的干部选拔任用
公民是社会体系中的主体,公民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相互影响并制约的。可以看出,公民教育不单是教育问题,而是国家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我们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时代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