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的“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部分“一家三口”家庭结构将会转变为“一家四口”家庭结构。研究者开始关注生育第二胎是否对第一胎有冲击和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能平等对待两个孩子等问题。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探讨“二胎”家庭出生顺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为“二胎”家庭和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家庭提供一定的教养指导,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父母温暖和情绪调节在“二胎”家庭出生顺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被试:出生和成长在“二胎家庭”且父母参与教养的13至15岁的初中学生。方法:采用社会关系网络问卷、自我调节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1166名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中挑选被试进行后续个案访谈。结果:(1)出生顺序负向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父母温暖在出生顺序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绪调节在出生顺序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父母温暖和情绪调节在出生顺序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5)性别调节了出生顺序影响父母温暖的路径;(6)父母温暖的给予程度和差异受父母主观因素和家庭客观因素影响,而且父母温暖与出生顺序会影响同胞关系。结论:在“二胎”家庭中父母应该平等地给予子女情感温暖,尤其是不能忽略第一胎;若第一胎为女孩,则更需要父母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