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窥视叙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m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窥视”,是一种独特的视觉方式,是内心潜藏情结的外在表现,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窥视行为不是一种纯粹为看而看的活动,而是一种寻求快感的活动,目的是释放压抑的情绪与满足潜在的欲望。这种窥视欲望主要包括三种诉求:窥性诉求、窥私诉求以及违禁诉求。“窥视叙事”是对窥视故事的叙述方式或以偷窥角度呈现故事的叙事方式,旨在审视人类潜藏的欲望诉求,揭露和反映社会现实,它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特殊而便捷的剖析心理、审视人性的表现形式。故唐诗中的窥视叙事指的是诗人书写诱惑引发偷窥想象和欲望满足的叙事方式。结合唐诗的题材内容,窥视叙事书写诱惑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唐初宫体诗的情爱启蒙、闺怨爱情诗的情感认同、狎妓冶游诗的性爱欢娱以及香奁艳秾诗的色情凝视。诗人在这些窥视题材诗中,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经历,借助于想象和虚构的艺术手法,建构出对女性种种生活细节的窥视画面,呈现出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窥视。从浮动而短暂的视线逗留到细腻而深入的心理窥探,到真实而大胆的艳情再现,再到轻艳而色情的感官沉溺,窥视叙事集中表现出四个叙事特征,即诱惑化、抒情化、世俗化以及情欲化。唐诗中的窥视叙事都是将女性视为身体或心理上的愉悦对象而有意展现其容貌、形体、才华、谈吐和亲密关系等,其目的并非为了物化女性,而是以一种积极健康的书写方式来合理呈现和满足心理上的审美快感和欲望诉求。因此,唐诗中的窥视叙事是一种产生快感的过程,通过身体书写的情欲呈现,诗人实现了窥性的诉求,产生了诱惑书写的视觉快感;通过窥浴故事的私密解构,诗人实现了窥私的诉求,迎合了暴露隐私的猎奇心理;通过违禁书写的情感表达,诗人实现了违禁的诉求,满足了违背禁忌的表达欲望。窥视叙事作为一种独特的书写欲望、表达情感的叙事方式,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为唐人以诗歌书写窥视提供了根本可能。基于唐人较高的文学素养、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男性的寄托意识等社会文化动力,窥视叙事在唐代从发展走向成熟,窥视叙事题材诗也表现出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的叙事特征。而在诗人寻求他者的身份认同和寻求自我的自恋快感的建构过程中,窥视叙事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因此,唐诗中的窥视叙事不仅是对女性题材诗歌叙事的一种创新,而且是对唐诗的主题叙事和阐释空间的丰富,在成就诗人主观的情感欲望的同时,也不断刷新了读者的阅读想象和审美体验。
其他文献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车牌号码倾斜校正是预处理的重要步骤.论文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把车牌区域拟合成一条直线,然后求得该直线斜率,并计算倾斜车牌图像的倾斜角%最后把图像旋转一Ⅸ完
疫区是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对森林植物检疫工作者来讲,只有严格掌握疫区动态,才能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做好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对此,本人结合有关植物检疫法规、
于坚作为“第三代诗歌”的重要诗人,对诗歌以及诗歌创作有着清醒的认知,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诗学观念体系,诸如“拒绝隐喻”“零度写作”等,在这些观念的引导下,于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从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于坚的诗歌以口语化与叙述性著称,然而,与研究语言的成果相比,对其叙述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便是在此研究背景下,以于坚诗歌的本体性叙述为切入点,力图以小见大,尝试以文本细读的
四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首条新建八车道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十车道),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场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成都和重庆之间的第四条高速大通
动车段车站是铁路局动车运营中的核心车站,动车的调度指挥、行走安排等诸多作业均在动车段完成。动车段使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动车段隶属的调度台使用分散自律调度集
医药产品是特殊商品。本文提出医药产品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与规律,以及对各个时期应采取的对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 药品生命周期任何产品都客观地
酿酒酵母(以下简略为酵母)作为寿命分析模型广泛应用于寿命研究领域。酵母寿命分析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复制型酵母寿命分析法和时序型酵母寿命分析法。目前,通过酵母寿命分析模
现阶段市场中的伪劣商品已经逐渐对人们经济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生产与销售方面,伪劣商品犯罪案件更加猖狂。伪劣商品犯罪案件与其他类型的刑事案件进行比较,在社
本文系统地介绍LED大屏幕支撑的发展前景和新型脚手架技术的体系特点。并着重介绍了结构计算要点,为结构支撑验算提出了实际有效的解决步骤和计算方法,为文化演艺活动以及体育
固态相变材料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其在介电器件、非线性光学开关和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固相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即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