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上市公司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征非常明显,而国有控股公司所有者缺位问题也非常普遍,这就使得经理层等“内部人”控制现象和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掏空”行为时有发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舞弊和欺诈案件不断发生,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监督和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2002年,中国证监会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产生于美英等国并在国外盛行已久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是美英等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一支独立的财务监督力量,以强化公司财务报告过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高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公司质量。长期以来的国际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对于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的自律与健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已经被各国上市公司广泛接受和应用。然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审计委员会制度又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独特背景。我国在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独立董事市场的完善程度、股权结构的分布情况等和一元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美英等国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即使同为二元公司治理结构的德日等国的具体国情也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那么,自引入之初就被视为弥补监事会缺陷和不足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应该以何种模式建立和运行,现行单纯模仿美英模式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我国二元公司治理结构下协调这两种制度呢?这些都是我国在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展开探讨: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阐述了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研究基础。对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审计委员会成员构成、职责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其理论基础,并对一元公司治理结构下和二元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介绍和比较,从而为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三部分从我国二元公司治理的实际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我国现行二元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以辽宁省上市公司为例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现实状况。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揭示出的问题和缺陷,在借鉴审计委员会在国外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议,为我国二元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