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本构理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钢面板蜂窝芯夹层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表面积等优点以及优良的抗冲击能力、耐疲劳性能和材料的可设计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能源、化工、机械、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卫星、航天器、飞机上大量采用了蜂窝夹层复合材料。   本文根据相关试验标准进行了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板的弯曲试验、平压实验、侧压实验、剪切实验。自行设计制备面内拉伸实验试件,测定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在单一应力状态或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测得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和极限承载力。   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基于六边形蜂窝的代表性体单元建立了考虑面板约束效应的蜂窝芯位移模式并根据真实代表性单元与其等效均质材料的代表性单元在宏观均匀应变作用下弹性应变能相等的原则推导出计入面板约束效应的蜂窝芯等效弹性常数,然后基于细观力学三维桥联模型、一阶剪切变形假定将夹层复合材料板理想化为二维正交各向异性均质板并推导出其整体等效弹性常数及弯曲刚度。进一步探讨了蜂窝几何参数对其弹性常数以及对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板的等效弹性常数和弯曲刚度的影响。通过与现有理论结果、有限元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实本文导出的弹性常数公式具有合理的预报精度。结果表明面板约束对蜂窝芯等效弹性常数有显著影响。   其次,根据蜂窝代表性单元中各蜂窝壁的弹-塑性本构方程,计算出蜂窝壁在总体坐标系下的应变能增量,然后,由应变能的可加性导出蜂窝代表性单元的等效弹-塑性本构方程。再应用一阶剪切理论和三维弹塑性桥联模型,建立起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方程。   与现有的预报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宏观强度的方法不同,本文通过判断组分材料的失效来确定其破坏和材料破坏点的位置,根据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整体承载特征,当材料并未完全丧失承载能力时,对失效材料所在的复合材料单层或蜂窝壁进行刚度折减,进一步依据最终破坏判据确定其极限承载能力。为了反映面层、胶层和芯层不同的破坏特征,本文分别进行不同的刚度衰减而不是对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整体刚度矩阵进行刚度衰减,并据并据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导出衰减后的整体刚度矩阵,实施后续分析。   利用对应于J2流动塑性理论的径向返回算法导出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组分材料的应力更新表达式,并基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破坏判据及刚度衰减准则,编制计算程序预报蜂窝夹层材料受三点弯曲、面内拉伸和面内压缩作用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并与实验测得的曲线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蜂窝和面层的几何特征、铺层方式对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弹塑性响应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有必要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作为一种典型的复合材料结构,是本
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影响大、范围广、过程快,对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故障恢复供电,避免事故扩大。本文分析了故障潮流的特点,采用基于节点分裂法的分块潮流技术,应用叠加原理与多端口技术,建立电网故障态模型,通过故障分析专家系统,进行快速故障判断的理论方法。文章系统地论述了通过数据采集,信息过滤和信息融合,信息建模,数字仿真等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在线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电力系统的弊端日益凸现,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分布式电源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波动性,使其与大电网之间的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是保证电网可靠性的重要设备,母线失压是其动作条件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故障后分布式电源支撑母线不失压导致备自投拒动的问题更加明显。解列所有上网分布式电源再投备自投的方法会造成大量负荷损失,用户利益受损。另外,传统站内备自投只能恢复开环点厂站母线电压,在链式电网中无法实现站间备自投功能,存在区域大面积停电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链式
学位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网是一个置于大自然中庞大且无备用的供电装置,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因此牵引供电系统绝大部分故障发生在牵引网部分,故如何及时、准确地发
回传波射矩阵法(the Method of Reverberation Ray Matrix,缩写为MRRM)是Pao等人提出的一种求解动力问题的频域矩阵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将梁的动力学方程变换到频率域,建立
近些年来,光测力学随着科学技术在各方面的创新而持续发展,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但目前位移测量方面鲜少在频域内进行分析,更不用说构成一个系统的分析方法。针对
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简写DBD)研究中,人们认为阻挡材料对放电有重要影响,但相关机理研究较少。本文以6个不同电晕表面改性时间(0小时、14小时、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20小时)的硅橡胶作为阻挡介质材料,研究了低气压(0.5kpa~52kpa)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现象。发现维持均匀放电的气压范围与硅橡胶材料有关,硅橡胶电晕表面改性时间越长,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架空输电线路的热稳定极限容量,特别是并列线路在N-1方式下的过载能力,成为了制约电网输送能力的新瓶颈。提高现有线路输送能力,有利于提高输电设备利用效率,缓解电力供给紧张。本文分析对比了国内外主要限流标准中的计算模型、边界条件及紧急状态下载流量的制定原则。建立了导线稳态和暂态载流量模型,深入讨论了各因素对载流量的影响。提出了输电线路在正常运行、特殊运行、紧急运行三种不同运行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