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钝绥螨对烟蓟马与二斑叶螨共存时种间互作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生防天敌来控制农田系统有害生物备受关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种害虫共同为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害虫之间发生的共生、竞争等种间关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害虫种群数量与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天敌昆虫对靶标害虫的防控效果。斯氏钝绥螨作为一种高效捕食螨,通常用于温室蔬菜系统内小型刺吸性害虫和害螨的防治。为进一步明确斯氏钝绥螨对多种害虫同时发生时的控害能力。本研究以温室蔬菜发生频繁、为害严重的二斑叶螨和烟蓟马为靶标猎物,开展斯氏钝绥螨对烟蓟马与二斑叶螨寄主选择的影响的研究,评价斯氏钝绥螨对靶标害虫的捕食能力和捕食选择,并长期监测捕食螨对靶标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得到了如下主要结果:1斯氏钝绥螨对烟蓟马和二斑叶螨寄主选择的影响利用Y型管行为实验研究二斑叶螨、烟蓟马对不同为害处理后的黄瓜植株的嗅觉行为反应,以及斯氏钝绥螨对其寄主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为害与混合为害的黄瓜植株之间,烟蓟马、二斑叶螨、斯氏钝绥螨均未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在二斑叶螨为害与烟蓟马为害的黄瓜植株之间,烟蓟马、二斑叶螨、斯氏钝绥螨对含有二斑叶螨为害的黄瓜植株具有显著的选择偏好性,在该情况下,当二斑叶螨为害的黄瓜植株存在斯氏钝绥螨时,烟蓟马与二斑叶螨对含有二斑叶螨为害的黄瓜植株不再表现出选择性。2斯氏钝绥螨对烟蓟马和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研究测定了斯氏钝绥螨对烟蓟马若虫的捕食螨态,以及斯氏钝绥螨雌雄成螨对烟蓟马若虫的日捕食量。结果表明,斯氏钝绥螨第一、第二若螨和雌雄成螨均能捕食烟蓟马的一龄若虫,雌成螨和雄成螨的捕食量分别为6.73和2.27头。仅有雌成螨能独立捕食烟蓟马的二龄若虫,日捕食量为2.25头。斯氏钝绥螨的若螨和雄成螨虽然无法独立完成捕食烟蓟马二龄若虫,但可以和雌成螨共同取食烟蓟马二龄若虫。综合比较斯氏钝绥螨在两种猎物密度、总体积和总生物量相等情况下对烟蓟马与二斑叶螨的捕食差异,结果发现,当猎物组合为烟蓟马一龄若虫与二斑叶螨幼螨、第一若螨或第二若螨时,在两种猎物密度、总体积、总生物量相等的情况下,斯氏钝绥螨均选择性捕食二斑叶螨。当猎物组合为二斑叶螨雌成螨与烟蓟马一龄若虫的情况时,当两种猎物密度相等时,斯氏钝绥螨选择性捕食烟蓟马一龄若虫;当两种猎物总体积量相等时,斯氏钝绥螨选择性捕食二斑叶螨雌成螨;当两种猎物总生物量相等时,斯氏钝绥螨对猎物捕食没有选择性。3斯氏钝绥螨对烟蓟马与二斑叶螨的种群动态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不同为害顺序以及斯氏钝绥螨的介入对烟蓟马与二斑叶螨的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释放斯氏钝绥螨的情况下,当二者混合发生时,二斑叶螨种群在前5周总是优势种,种群数量最高可达到30.5头/叶,在第6周时,优势种由二斑叶螨变为烟蓟马,烟蓟马种群数量最高可达到45.5头/叶,为害顺序对该结果没有影响。在释放斯氏钝绥螨后,当外来种为二斑叶螨时,烟蓟马通过表观竞争作用,促进了斯氏钝绥螨种群的增长,进而增加其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加快了优势种群的转变速度,在第5周时,优势种由二斑叶螨变为烟蓟马。
其他文献
提升农村低压配电网绝缘水平是深入推进“一流配电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村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举措。六氟化硫(SF6)分解组分检测是判断SF6气体绝缘设备潜伏性故障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气体传感检测技术是SF6分解组分检测的研究核心,传感器阵列检测技术是多组分气体检测的指导方向。SF6气体绝缘设备内部在不同程度的放电故障以及微量水分和氧气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出现H2S,SO2及SO
学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获取过程的导学案教学成为了众多学校运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证明了导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即导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学的求知欲,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所在的学校江北高中便加入了导学案教学的新课改热潮中,在6年的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却发现了诸多问题:导学案未能充分调动学
学位
退耕还林(草)政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对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3S技术对呼和浩特市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地的坡度与农田潜力等因素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呼和浩特退耕还林还草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并评价了其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呼和浩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之后,中国教育界进入了更高一个层次的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身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响应这一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的重大举措,纷纷投身到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最新的观念,它站在了时代的最前线,为我们指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保证了中国下一代参与世界竞争的教育基础。本文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角度,探讨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