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对博山琉璃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现状考察发现,这一有灿烂文化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授艺难、学艺难,传承危机已不容小觑。传统的博山琉璃的传承方式是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相互结合。但是,从六十年代工业化大生产开始,传统的传承方式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工厂运营方式以及对与琉璃艺术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环境的改变,使得学徒越来越少,技艺本身受到市场的冲击;琉璃艺术作为一份传统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尤其在造型、色彩、工艺以及寓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艺术形式本身的现代过程,但同时也隐含着传统文化因素渐渐缺失的危机。研究认为博山琉璃的传统师承方式的变化与生产模式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模式的改变影响了博山琉璃家族式与师徒制亲师合一的传承关系,也影响了不同时期和体制下的传承方式。而传承危机的产生,一方面是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受到社会大的文化环境变迁的制约。现代学校开设的琉璃专业课程是传统工作室制传承的一种发展,在教学理论化的基础之上,还强调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现代的学校教育是解决“非遗”传承危机的新途径,也是对于传统的师徒传承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