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国水彩画的艺术表现探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l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彩画作为绘画史中最古老的画种之一,一直以来发展繁盛并不断取得突破创新。在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十九世纪是英国绘画史上的黄金年代,在这段时期内水彩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实用性的地形图发展成艺术性的绘画作品。早期的水彩画被视为一种散乱无章的消遣形式,登不上大雅之堂。十九世纪在很多英国水彩画家例如威廉·透纳、康斯太勃尔、刘易斯等人的推动下发展更加成熟也被称之为“英国水彩艺术的黄金时代”。十九世纪英国水彩画从因循守旧一跃成为欧洲最具创造力和挑战性的艺术。其间出现了一系列光芒璀璨的成就。本文选取了这一转折期,就十九世纪水彩画发展的原因和变化做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归纳,从横向风景画、人物画和风俗画,再从纵向的代表画家及其画面布置、光影颜色变化、材料工具、题材内容和艺术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总结水彩画的继承与变化以及当时的主流审美思想对水彩画的影响。本文第二章,主要对英国十九世纪以前的水彩画发展历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当时社会环境、发展原因以及早期水彩画的影响因素,找寻出水彩这种艺术形式如何从地形图演变发展出来城独特绘画风格。本文第三章,从英国十九世纪水彩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和艺术特点着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风景画、人物画和风俗历史画的代表画家及其艺术形式进行详细叙述,从造型、构图、色彩、美学思想等方面研究英国水彩绘画技法的演变,反映了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英国水彩大师敢于打破传统的创新精神。第四章,阐述和论证英国十九世纪水彩画对中国水彩画艺术审美及艺术观念的影响。回望十九世纪英国水彩画的发展及对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借鉴及影响,促使当代中国水彩艺术风格发展的趋势迈向更为宽广的艺术表现空间。本文第五章,通过前文对十九世纪的水彩艺术表现系统的认识,对个人创作及个人艺术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更多的思考。
其他文献
一、前言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几十套离子膜法烧碱装置和技术,做为世界上一流水平的制碱装置,其运行条件直接影响电槽的正常运行及膜的运行寿命,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内与之配套的三大关键工序.即“两水、一酸”。所谓“两水”是指一次盐水和高纯水(无离子水),“一酸”指高纯盐酸。通过运行实践,我厂一次盐水和高纯水能够
期刊
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催化剂,基于SiO 2负载的PtS n合金纳米粒子(Pt与Sn组成比例为1∶1,粒径<2 nm),可在转化率67%的热力学极限条件下进行PDH反应,丙烯选择性99%。该催化剂无积炭,且在30 h连续反应过程中未见催化剂失活。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期刊
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具有特定孤立硼配位环境的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在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是从页岩气产丙烯的关键技术,但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这一过程中常过度反应形成价值不高的碳氧化合物,导致催化剂选择性低。
期刊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难看出,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学困生渐渐变成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各方面必需加大重视力度。学校一定要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要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来找到解决的办法,科学有效的制定数学教学措施,从实际出发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学困生才能得到更快的转化。本文着重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研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转化。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ST-100型丙烷/异丁烷移动床脱氢催化剂以特定的氧化铝小球为载体;具有独特的晶相、孔结构及孔分布;以铂为活性组元,采用独特的制备工艺实现了活性组元和助剂的优化分布,与国外同类催化剂对比具有积炭速率低、选择性高、活性稳定性高、再生性能好、催化剂强度高、抗磨性能好等特点。
期刊
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公司位于阿特劳国家工业石化区的天然气化工联合项目(IGCC)丙烷脱氢(PDH)和聚丙烯(PP)装置建设已完成90%,即将完工。IGCC一期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主要包括1套PDH/PP装置。PDH装置采用鲁姆斯公司专有CATOFIN工艺,其原料来自坦吉兹(Tengiz)油田的629 kt/a丙烷,计划2021年10月完工,
期刊
通过弱酸介质中水解有机硅源正硅酸四乙酯(TEOS),在水热条件下一步将贵金属铂(Pt)封装限域在沸石内部,并考查其作为催化剂催化丙烷脱氢制备丙烯(PDH)反应。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氢气脉冲吸附(H2-Pulse)、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分析,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丙烷转化率为48%,同时丙烯的选择性为57%。另外,本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降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会阻碍学生的均衡发展,这对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目标极为不利。鉴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正视学困生问题,尤其是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学困生问题的解决效率,才能为今后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
学位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在纳米粒子上结合铂和氧化铟的催化能力,改进了催化剂催化丙烷制丙烯的反应效率。参与此工作的Notestein称,概念验证工作表明,这种纳米级颗粒上In2O3-Pt按壳-芯结构组成的催化剂(Tandem catalyst,简称串联催化剂),在单一纳米颗粒上可同时进行不同的反应,具有在工业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潜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