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倡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些理念要求教师要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有效的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体现其主体地位,同时提高其课堂效率,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研究”为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整体概述。首先对导入的定义进行论述,导入的定义是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前人理论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再从理论上对课堂导入进行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同化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第二节是分析导入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教学目标,连接学生的新旧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第二章论述设计导入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根据课堂导入的方法、导入的作用以及学生的实际等方面,把导入的原则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针对性原则、关联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第三章主要是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及其艺术效果进行分析。把课堂导入分为知识导入法、情感导入法、兴趣导入法三大块,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其艺术效果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介绍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从正确认识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具有渊博的知识这四个方面去论述。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教学内容,才能准确的找出导入的角度、立足点,提高课堂效率。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等去设计导入。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