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使中小学学生能够享受公平学习的机会,师资队伍的素质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然而,由于政治、经济、人口、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水平差别较大,教育不公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师资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师资配置的均衡是能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隶属于同一所学校,不能随意发生流动,不利于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教育一体化和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导致教育失衡问题日趋严重。“县管校聘”制度的制定和推广对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当下师资流动的主流趋势,该模式下教师从一所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由原来的“学校人”变成了现在的“系统人”,即教师不再是属于学校的私有产品,从县域层级根据不同地区、学校的需要统一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然而,教师发生流动后,脱离了原有的学校环境,由于教育管理部门的机制不完善、学校环境的差异和教师自身等原因,不可避免的给流动教师的归属感带来冲击,流动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建立起新的归属感,对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县管校聘”政策提出的现实性和必然性,该政策的改革思想和措施以及在现实中取得的实践成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笔者所在单位的县域城市为例,调查分析流动教师归属感的总体现状以及不同因素下教师归属感的情况。采用访谈的研究方法,合理选取不同的访谈对象,分析教师归属感缺失的表现,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方面、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导致教师归属感缺失的原因。针对教师归属感缺失的原因,在相关理论支持下,提出提升教师归属感的策略:一是以人为本,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二是加强教师柔性化管理,提升学校认同感,帮助流动教师尽快融入到学校生活;三是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对教师“事业人”的崇高追求,从内心帮助教师建立起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