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度转型阶段,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近年来发生的各类突发敏感案事件重大舆情,主要是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的舆情信息不公开、公开不及时或信息传播失真,导致广大民众无法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引发群众情绪爆发,甚至产生社会恐慌或群体性事件。同时,随着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的全新阶段。社会舆论对社会治安影响越来越大,也给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和开展社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随着人民群众法律和权利意识的明显增强,以及舆论和社会的监督力度的空前加大,公安工作因其特殊性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做好公安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切实提升公安机关的舆论引导能力,重点解决意识落后、方法陈旧、机制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规律和优势,积极提升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为各项公安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服务。“春熙路恐慌事件”是2014年3月14日发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起了数千人的恐慌奔逃,导致数十人不同程度摔伤。受两周前发生的“3.1昆明暴恐案件”影响,一时间,市民恐慌情绪蔓延,网络谣言四起。其造成的安全隐患和恐慌程度严重影响了成都的治安安全和社会稳定。成都市公安局从接到警情到应急处置,从发现舆情到权威辟谣,仅用了半小时时间。这是全国涉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官方发声平息谣言最快的案例之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深思。因此,本文通过对成都公安针对“春熙路恐慌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公安机关对突发敏感案事件舆论引导面临的新形势与困境,从而了解成都公安针对“春熙路恐慌事件”舆论引导的方法与过程,剖析总结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和媒体运用,为今后公安机关针对各类突发敏感案事件舆论引导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绪论、典型性分析、案例描述、要素分析、借鉴与启示、结论与展望六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