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月季(Rosa chinensis)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素酶、硫酸、赤霉素等不同物质对月季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了处理之后种子的脱落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对处理后种子的脱落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萌发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用纤维素酶处理以及纤维素酶与赤霉素交替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月季种子的发芽率;经纤维素酶、硫酸、赤霉素单独处理后的月季种子发芽率测定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硫酸和赤霉素处理,说明用纤维素酶进行月季种子预处理是提高月季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赤霉素和硫酸交替处理与单处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药剂单独处理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低;赤霉素与硫酸交替处理好于硫酸单独处理,说明赤霉素与硫酸交替处理对月季种子发芽率提高具有累加作用;赤霉素与纤维素酶交替处理其赤霉素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说明由于坚硬的月季种皮影响,赤霉素作为外源激素单独处理对月季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纤维素酶处理后,种子的脱落酸含量低于浓硫酸和赤霉素处理后的种子,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种子的脱落酸含量。不同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与脱落酸含量结果比较表明,月季种子脱落酸含量相对较高,且其含量与种子发芽率呈负相关性,说明脱落酸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测定种子的脱落酸含量可以早期判断月季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或已解除休眠。不同药剂处理后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说明:在种子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前,不同药剂处理方法对冷藏期间种子的可溶性糖变化有影响,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呈正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高说明种子新陈代谢旺盛,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其含量变化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种子的代谢活动以及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或已解除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