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资助是帮助困难学生入学,完成学业的有效手段,是国家财政资助的有力补充。从个人微观角度讲,个体资助是一种自愿的、无偿的将资源流向困难学生的行为,是对弱势群体慈善关爱的行为;从社会宏观角度讲,个体资助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体现,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本研究在探讨贫困生个体资助行为产生基础、行动者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 H基金会“一对一”项目为例,详细分析了“一对一”资助项目的运行过程、运行结果及资助过程中行动者之间关系互构情况,力图从微观层面呈现贫困生个体资助行为的行为逻辑、过程及效果,为进一步讨论促进贫困生个体资助行为更有效、更规范发展提供依据。对贫困生个体资助行为的研究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贫困生个体资助行为的背景、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设计及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第二部分探讨了贫困生个体资助行为产生的基础,这一基础包括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环境基础等四个方面。第三部分对贫困生个体资助行动者系统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通过对资助者系统和受助者系统的详细分析发现:资助者更倾向于选择资助中介,如民间慈善组织,慈善或公益项目,高校等,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以H基金会“一对一”项目为例,具体阐述了“一对一”项目的运行过程、运行效果及资助过程中行动者之间关系互构情况,从微观层面呈现了 H基金会“一对一”项目的全貌。第五部分为结论与讨论。总结本研究的内容与结论,并就促进贫困生个体资助行为有效性、规范化发展展开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