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以广西板村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急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大家的共识,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广西壮族农村地区,养老形势尤为严峻。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且相对封闭的农耕民族,受到壮族布洛陀文化和都老制影响的壮族老年人更为依赖于来自家庭成员的养老支持。然而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下,大量的劳动力又不得不迁移到农村之外工作以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同时,壮族传统道德观念又不断受到现代功利主义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农村老年人地位不断下降,养老质量逐渐降低。  板村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落。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搜集并整理了广西壮族与板村的相关文献后,深入板村对老人们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到了板村壮族老人的生活现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板村养老现状并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养老对策的思考提供借鉴,有助于丰富少数民族养老问题的研究。  本文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进行了文献回顾。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首先对田野点板村进行了由大到小的概述,然后在整理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的基础上,发现板村土地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孝文化与养老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壮族农村养老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板村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经济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健康状况和娱乐活动五个方面对板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发现板村养老存在劳动压力过大、对子辈依赖性强,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和缺乏精神慰藉等养老问题。  第四章分析了板村养老问题的成因。板村所表现出来的养老问题主要是由家庭规模的缩小、传统观念被削弱,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以及板村社会资源不断减少这五个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  第五章讨论了解决板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在社会资本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提出了建设板村农村老年社区组织、重塑壮族养老传统文化、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重要作用和获取外部社会资本支持四条对策来挖掘板村内外蕴藏的社会资源,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便利,利用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弥补不断弱化的家庭养老模式,解决板村的养老问题。
其他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溺亡、性侵、跳楼、打架等留守儿童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并见诸报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家庭和学界的广泛
世界经济全球化、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三个重要因素。日本作为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却较早的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社会的行列,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则是社会结构的缩影。因此,家庭不应当被理解为“自己的世界”,而应当被理解为一个社会的微观世界,家庭的权力结构是社会的权力结构在家庭领域中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和政府执政方针的转变,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社会本身的治理功能。社会自身的治理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组织对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