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与生命质量水平的现状;探索不同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影响,探讨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与生命质量三者间的关系,为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水平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日收治于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81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C-PTGI)及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ST V2.0)对患者进行收集资料。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总分为(30.32±7.08)分,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17.82±7.53)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各维度得分为(12.82±5.11)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1.21±15.33)分,与他人关系(9.54±3.91)分,个人力量(8.14±2.84)分、自我转变(10.45±4.19)分、新的可能性(9.84±4.66)分、人生感悟(13.25±4.21)分;生命质量总分为(54.78±17.18)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脑卒中特异性模块各维度得分依次为(55.02±20.40)分、(46.18±21.67)分、(45.77±18.61)分、(60.21±21.57)分。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月收入、疾病了解程度、照顾者类型、患其他慢性病及卒中严重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反刍性沉思总分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s=0.202~0.598,Ps<0.01),与侵入性沉思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s=-0.445~-0.616,Ps<0.01);生命质量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反刍性沉思总分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s=0.302~0.482,Ps<0.01),与侵入性沉思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s=-0.294~-0.553,Ps<0.01);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s=0.413~0.613,Ps<0.01)。4.多因素结果显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人生感悟、自我转变、个人力量、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工作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照顾者类型、卒中严重程度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患者生命质量总变异的57.7%。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高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亟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其消极认知。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与他人关系维度条目均值最高,人生感悟条目均值最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社会功能维度条目均值最高,脑卒中特异性模块维度条目均值最低,整体水平亟待提升。4.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人生感悟、自我转变、个人力量、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工作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照顾者类型、卒中严重程度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生命质量呈正相关;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生命质量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肺经穴组和心经穴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探讨肺经取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肺经穴组和心经穴组,每组各24例。肺经穴组给予压痛点和列缺穴或尺泽穴电针刺激,未电针刺激的列缺穴或尺泽穴,采用手法行针,心经穴组给予压痛点和灵道穴或少海穴电针刺激,未电针刺激的灵道穴或少海穴,采用手法行针。两
目的:以络石藤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络石藤中具有抗COX-2活性的单体,并对其单体在炎性疼痛和癫痫中抑制COX-2活性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及验证,为络石藤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老药新用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虚拟筛选的方法筛选出络石藤中可能具有抗COX-2活性的单体;(2)运用醋酸扭体及热板实验评估络石藤中具有抗COX-2活性的最优化合物;(3)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探讨乌梅丸是否通过Notch/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活化,阻止炎症进程,进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以期丰富乌梅丸治疗UC的分子机制,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造模及给药方法:采用60只C57BL/6雄鼠(周龄68w,体重2022g)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DSS)、乌梅丸高剂量组(WMPG)、乌梅丸中剂量组(WMPZ)、乌梅
目的探明黄花油点草乙酸乙酯部位的物质基础与活血作用,为该药材活血化瘀功效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天然产物化学分离方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对黄花油点草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利用现代光谱分析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其次,对这些物质进行初步活性研究,通过DPPH和ABTS两种自由基清除实验,对黄花油点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
目的:1.通过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模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生化及肾脏病理情况等,明确芪地固肾片对IMN模型大鼠的疗效;2.通过观察芪地固肾片对IMN大鼠肾组织中NF-κB/NLRP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芪地固肾片治疗IMN的效应机制。方法:本实验利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复制IMN大鼠模型。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预留空白组9只,余造模成功后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印堂穴和双侧迎香穴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能力、海马区突触结构、海马区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电针干预AD模型大鼠的生物学机制,为临床AD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1.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经旷场实验后,剔除1只不合格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组,12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的40只大鼠采用Aβ1-42海马区注射进行模型制备,剔除造模死亡
背景:肾毒性药物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常见病因。作为一种有效化疗药,接受顺铂治疗的患者中约15%~30%发生了AKI,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预后,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有研究发现一种新定义的程序性死亡-铁死亡(Ferroptosis)在顺铂诱导的AKI中发挥重要作用;铁死亡抑制剂,如铁死亡抑制素Ferrostatin-1(Fer-1)可以减
目的:探讨洗心汤对AD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神经炎性反应相关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从脑肠轴视觉初步探索洗心汤防治AD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1)选取48只健康SPF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洗心汤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2)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致死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在心血管疾病中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率是最高的。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当缺血的心肌组织恢复血流供应带来的再灌注损伤,这被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目前对MI/RI的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相关溶栓药物的使用,但MI/RI在世
清末民初,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大量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传统医学,在西方全新医学理论和当时政府限制排挤的双重压力下,地位岌岌可危。为了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国医界展开了自救运动,诸多中医期刊编辑部相继成立,《国医砥柱月刊》便是其中之一。该刊由杨医亚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创刊,同年七月因抗战爆发、交通不便、报纸缺乏等因素被迫停刊,又于民国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