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F-κB/NLRP3信号转导通路探究芪地固肾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应机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模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生化及肾脏病理情况等,明确芪地固肾片对IMN模型大鼠的疗效;2.通过观察芪地固肾片对IMN大鼠肾组织中NF-κB/NLRP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芪地固肾片治疗IMN的效应机制。方法:本实验利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复制IMN大鼠模型。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预留空白组9只,余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芪地固肾片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各给药组分别采取相应药物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动态观察大鼠24 h U-TP及给药后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水平,HE、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WB及RT-PCR检测肾组织中NF-κB/NLRP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NF-κB-p65、p-NF-κB-p65、IκBα、p-IκBα、NLRP3、ASC及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1.24 h尿蛋白定量。造模前各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造模结束后给药前,模型组与各给药组蛋白尿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给药2周后,各给药组蛋白尿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片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蛋白尿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2.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B及TP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ALB及TP有升高,存在显著差异(P<0.01)。3.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和TG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片、中药高、中剂量组TC和TG降低,有差异。4.肾组织病理形态。光镜观察: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MASSON染色可见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其余四组肾小球基底膜均有病理学改变: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病变相对较轻,肾小球基底膜局部增厚,MASSON染色可见上皮下少量嗜复红蛋白沉积。电镜观察:模型组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突弥漫性融合。其余四组肾小球基底膜均有病理学改变: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病变相对较轻,基底膜轻度不均匀增厚,可见少量电子致密物,足突融合。5.肾组织中NF-κB-p65、IκBα、NLRP3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p65 mRNA显著升高(P<0.01)、NLRP3 mRNA表达升高(P<0.05),IκBαmRNA表达降低(P<0.05),Caspase-1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NF-κB-p65 mRNA表达降低明显(P<0.01),雷公藤多苷片组NF-κB-p65 mRNA有降低(P<0.05),同时中药中、高剂量组与雷公藤多苷片组NLRP3 mRNA有降低(P<0.05),中药中剂量组IκBαmRNA升高显著(P<0.01)。6.肾组织中p-NF-κB-p65、p-IκBα、NLRP3和ASC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NF-κB-p65、p-IκBα、NLRP3和ASC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p-NF-κB-p65、NLRP3和AS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雷公藤多苷片组p-IκBα蛋白表达有降低(P<0.05)。结论:1.芪地固肾片能降低IMN模型大鼠24h U-TP,提高ALB、TP,降低TC、TG水平。2.芪地固肾片能减轻IMN模型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抑制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基底膜的增厚。3.芪地固肾片可能通过抑制IMN模型大鼠NF-κB/NLRP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减轻肾脏免疫炎性反应,降低肾损伤。
其他文献
牛某,女,14岁,学生。1990年8月28日因全身剧痛5天住院治疗。患者10天前曾发热至38℃,乡村医生用青霉素、氨基比林等治疗4天热退。后因长时间电扇吹风乘凉而致全身疼痛,逐日加重,故来院求治。查:患者痛苦表情,体温37.8℃,心率99次/min,咽部轻度充血。化验:Hb130g/L,WBC3.2×109/L,ESR20mm/h,抗“O”625,类风湿因子(一)。胸透:心肺正常。B超示:
期刊
目的:观察黄雅慧教授经验方健脾活血解毒汤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以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治疗(0.5g/片,每次1.0g,一天4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给予健脾活血解毒汤口服(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200ml)。两组
目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近年来,大量文献证实F.nucleatum不仅会导致大肠癌,还会引起化疗耐药的发生,而四君子汤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中药联合化疗组与化疗组、肠癌组、健康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测
目的:在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炎性相关因子调节通路TRAF6/NF-κBp65/NFATc1,同时采用与炎症和骨代谢相关的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瑞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为瑞香素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瑞香素低(A组)、中(B组)、高剂量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模型组(E组)、空白组(K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进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运用16Sr DNA测序技术对中医心肝火旺证和心脾两虚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初步研究,并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相对比,以期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菌群,为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9例2-7岁儿童,包括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7例确诊的ASD儿童,同时期同来源健康体检基本正常的健康儿童42例(健康对照组),ASD组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对益肾散结中药复方肾复康Ⅱ号胶囊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研究平台(TCMIP V2.0)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和分析平台(TCMSP)对肾复康Ⅱ号胶囊所含潜在活性成分进行收集,基于化学相似性原理对潜在活性成分靶标进行反向预测。在Dis Ge NET、ETCM和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基因,与成分靶标进行
目的:观察肺经穴组和心经穴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探讨肺经取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肺经穴组和心经穴组,每组各24例。肺经穴组给予压痛点和列缺穴或尺泽穴电针刺激,未电针刺激的列缺穴或尺泽穴,采用手法行针,心经穴组给予压痛点和灵道穴或少海穴电针刺激,未电针刺激的灵道穴或少海穴,采用手法行针。两
目的:以络石藤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络石藤中具有抗COX-2活性的单体,并对其单体在炎性疼痛和癫痫中抑制COX-2活性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及验证,为络石藤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老药新用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虚拟筛选的方法筛选出络石藤中可能具有抗COX-2活性的单体;(2)运用醋酸扭体及热板实验评估络石藤中具有抗COX-2活性的最优化合物;(3)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探讨乌梅丸是否通过Notch/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活化,阻止炎症进程,进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以期丰富乌梅丸治疗UC的分子机制,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造模及给药方法:采用60只C57BL/6雄鼠(周龄68w,体重2022g)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DSS)、乌梅丸高剂量组(WMPG)、乌梅丸中剂量组(WMPZ)、乌梅
目的探明黄花油点草乙酸乙酯部位的物质基础与活血作用,为该药材活血化瘀功效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天然产物化学分离方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对黄花油点草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利用现代光谱分析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其次,对这些物质进行初步活性研究,通过DPPH和ABTS两种自由基清除实验,对黄花油点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