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社科院“三农”互联网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05万亿元。可以看出,眼下农村对于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大。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政府层面也不断的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例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以及移动金融;2017年的一号文件更是具体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以及保险等各项金融服务。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下对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供求不均衡的情况。本文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对浙江省农村金融支农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描述统计整个浙江省农村金融支农大体现状,描述分析农村居民借贷的特征,然后分析农村居民贷款受到哪些可能性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提供政策意见。本文基于历年统计年鉴数据以及官方发布的统计调查表格数据,介绍分析浙江省农村居民可获得贷款供给现状。基于浙江省全省286户有效样本贷款数据为依据。从借贷需求,借贷用途以及结构、获得贷款的形式以及贷款利率等方面统计描述样本借贷特征;最后,运用Probit实证模型,对可能影响农村居民贷款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户主个体特征中,户主的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风险意识、性别等因素分别会对个体农村居民的贷款需求存在影响,但是不同的因素产生的效果有一定差异性;(2)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总收入水平分别对农村居民的贷款存在影响,均同向相关,但影响效果差异较大;(3)在生产经营中,虽然从事农业以及非农性质农村居民对贷款的影响虽有差异,但影响程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