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有所突破,有所成就。于是更多的人进入了高中阶段学习,希望通过高中教育,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可是美好想法的途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阻碍的步伐。有些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可是有些人却最终败下阵来,与初衷分道扬镳。在如此形势之下,“学困生”孕育而生,又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普通高中文科生中更是比比皆是,造成“数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在众多“数困生”案例中针对个例,如何选取;如何进行个例分析;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针对性的施策以提高数学成绩;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究的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师起到主导作用的同时是以学生为根本,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学情的课程和制定出对“学困生”的帮扶措施,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学有所用。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对“数困生”的国内外界定、认知特征研究、成因的探索、转化策略的研究做了综述,后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实际给出了“数困生”的界定;然后通过对本校两个高一文科班进行了数学学习现状的问卷分析,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选择1名作为个例调查分析,对个例录音并以词频分析方法,分析其高频词汇,从而找到被探究者造成“数困生”的原因;根据这些可控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数学成绩。最后,本文以成绩为结论,希望能为这一类学生和农村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以丰富他们的教学生活,同时也总结了本探究的局限之处,展望了以后的探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