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和改革攻坚克难期的叠加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从过去经常强调的“社会管理”到现在日益重视的“社会治理”,仅从概念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改革力度之大,改革决心之坚决。无容置疑,治理强调的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合作性与和谐性,特别是针对当前的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的局面,单靠政府力量,不仅疲于应付,不利于促进社会整合,而且由于缺乏中间的缓冲地带,政府常常不得不直接面对各类突发的社会问题,势必增加社会管理的风险。一个健全的社会治理系统,应当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主体,只有这些治理主体相互配合,各自发挥应有作用,才能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城市的快速扩张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村急速向城区演化,并逐渐承担起接纳中心城区人口扩散、产业转移等多项重任。针对这些半城市化地区的城市形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各地政府对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长期探索。本文抓住社会流动加速这一时代特点,立足于半城市化地区,选择了深圳市坪山新区这一典型地区,在分析该区半城市化的特征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半城市化地区的经验,试图界定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各自角色与职能边界,逐步梳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论文具体围绕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基层社会主体角色回归、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组织迸发活力等主线,探索如何构建一个职能明确、权责清晰、协调高效、运转规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