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Do规则的使用是英语动词句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同时,英语中助动词Do的使用也是将英语同其他的日耳曼语言以及标准欧语区别开来的一种特征(Denison,1993:255)。另外,当中小学生学习造否定句及疑问句时,他们经常会犯如“John not plays soccer.”,“John is not plays soccer.”或者“Plays John soccer?”的错误。因此,有必要对加Do规则进行历史研究,并探究其发展的合理性。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迂说Do的起源及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加Do规则在否定句及疑问句中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3)怎样从句法的角度描述加Do规则的演变及其发展的合理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别统计《坎特伯雷故事集》选文、《莎士比亚全集》选文及《汤姆·琼斯》中否定陈述句、否定疑问句、是非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以及否定祈使局、If引导的条件句所使用加Do规则的情况。另外,对之前关于Do的研究中收集的语料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从中心词移动和特征核查的角度探讨了加Do规则的历时发展,既验证了前人研究的正确性,又提高了对加Do规则的认识。实践上,主要反映在教学方面。对英语教师来说,这使他们的教学过程有章可循;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对丰富对加Do规则的内在理解,促进对其的学习和使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是关于迂说Do的起源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起源于使役动词Do的观点。在发现的西南部手稿中,关于迂说Do的例子可追溯到十三世纪,这也是可以追溯到的迂说Do的最早时期。关于迂说Do出现的原因,本研究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综合阐述。在中东部及东南部,最初形式是“使役Do+名词短语+不定式”的结构。同时,这一结构也允许省略及物补语中的主语,即呈现“Do+不定式”的形式。在补语中的主语则既能理解为直接施事者又能理解为间接施事者,也就是说,这一结构即可以是使役结构也可以是Do为空语义助动词的迂说结构。Do在这些模糊语境中的歧义用法导致了迂说Do的使用逐渐增加。另外,语言的接触及迂说Do在英语方言的地理分布也为迂说Do的起源提供论据支持。其次,分别统计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选文、《莎士比亚全集》选文及《汤姆·琼斯》中否定陈述句、是非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所使用加Do规则的情况。数据表明迂说Do的使用逐渐增多,并且在十八世纪,仍然存在一些不加Do的旧形式。另外,统计数据发现否定疑问句和由If引导的否定条件句倾向于使用加Do规则的形式。最后,为了探究加Do规则演变的合理性,本研究使用中心词移动理论来进一步描述否定句和疑问句加Do规则的变化。在早期英语中,否定句的中心词移动为V-I,疑问句为V-I-C。在现代英语中,否定句不发生中心词的移动,疑问句的中心词移动为I-C。因此,由于加Do规则的使用,中心词的移动比旧形式少移动一步,这符合经济原则。之后,对两种句型的中心词移动变化的特征核查表明了其移动变化的合理性。此外,研究数据显示否定疑问句和由If引导的否定条件句倾向于使用Do来表达否定意义。因此就假设有助动词Do的结构表达的肯定意义较少,通过验证在过去时和否定祈使句往往采用没有助动词Do的结构,证实了这一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