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以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5-脂氧合酶(5-LOX)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5-LOX和c-myc蛋白两者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以判断5-LOX和c-myc蛋白与十二指肠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2012年3月十二指肠腺癌存档蜡块标本60例及及对应的3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十二指肠腺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5-LOX与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电话或信件方式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两者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等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LOX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5-LOX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5-LOX的阳性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侵犯至全层组明显高于侵犯粘膜及肌层组(P<0.001),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39),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统计显示5-LOX阳性组其一年、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6.1%,26.1%,2.2%;5-LOX阴性组其一年、三年、五年生存率为85.7%,42.9%,14.3%,经Log-rank法检验分析示阴性组与阳性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626,P=0.01);(2)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c-myc蛋白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率(85%)明显高于于癌旁正常组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而其他组别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犯至全层组明显高于侵犯粘膜及肌层组(P=0.015),无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2),统计显示c-myc蛋白阳性组其一年、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6.5%,27.5%,3.9%;阴性表达组中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44.4%,11.1%,经Log-rank法检验分析示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025,P>0.05);(3)5-LOX与c-myc蛋白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60例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5-LOX及c-myc蛋白同时阳性表达有43例,同时阴性有6例,统计显示两者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43,P=0.001)。结论(1)5-LOX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5-LOX可促进十二指肠腺癌的侵袭力及转移能力,可作为十二指肠腺癌辅助诊断及判断恶性程度的非特异性指标。(2)5-LOX在十二指肠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有关,可作为十二指肠腺癌判断预后的标记物。(3) c-myc参与了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反映十二指肠腺癌浸润、转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4)5-LOX和c-myc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考虑作为一种新的十二指肠腺癌治疗途径,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5-LOX与c-myc在十二指肠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通过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