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观察对比针刺结合井穴刺络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以评价该治疗方法与常规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差异与优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标准,且由我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脑病针灸科)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变诊断结果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5例。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针刺联合井穴刺络放血对症治疗。在此过程中,对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PN中医症候评分、MDNS评分、WHOQOL-BREF生存质量、VAS疼痛评分以及空腹血糖指标状况测定结果,评价针刺结合井穴刺络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入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一致(P>0.05);入组时DPN中医症候评分水平、MDNS评分、WHOQOL-BREF生存质量、VAS疼痛评分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MDN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且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觉功能、神经反射评分各项对比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分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运动功能未见明显改善;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后者且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可发现,治疗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评分均较高且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有降低且对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减轻;治疗组患者积分降低较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表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7.治疗组35例患者,治愈5例(14.3%),显效15例(42.9%),有效13例(37.1%),无效2例(5.7%),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35例患者,治愈2例(5.7%),显效8人(22.9%),有效21人(68.6%),无效4人(11.4%),总有效率88.57%,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井穴刺络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症候症状,降低MDNS积分水平,缓解患者疼痛,还可改善患者治疗后的WHOQOL-BREF生存质量和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等血液生化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单纯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