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的多尺度时空格局与演化机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普遍城市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逐渐形成典型的以各级各类开发区为主要空间载体的快速城镇化路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实践,使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迎来新的转型机遇和现实挑战。长期扩增与广泛设置的过程日益凸显开发区这一特殊的发展模式,其逻辑揭示亟需地理学空间技术与空间理论的深度结合。研究基于时空多尺度综合、开发区与GIS空间分析结合、多主体要素相互作用,实现了开发区在多尺度时空格局刻画、时空演化机制解释等方面的重要创新。既有助于弥补开发区在实证分析上的数据缺失,也推进了地理空间方法和模型在开发区空间分析领域的应用与拓展,并促进对其空间型式和历史内涵的逻辑建构与解释。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全域开发区充分表现了园区及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与聚类特征。首先,工业与产业类园区是第二产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经济与技术类园区分别凸显了河北与山东的经济指向型以及江苏与广东的技术指向型发展特征,多元化园区逐渐将开发区模式拓展至第一三产业。其次,遍布绝大部分城市及县级政区的开发区形成了双核、一核多中心、双中心等密集区并总体呈“€”型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在市域设立的开发区约双倍于县域并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此外,基于开发区数量属性的县级政区具有显著的聚类特征,以三大城市群集聚片区为主的东部沿海已成为产业规模发展和城市集中建设的活跃地区。然而,园区与产业之间的错配现象也暴露了开发区普遍存在过度扩张和同质竞争等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的问题。(2)省级以上开发区深刻呈现了其时空阶段演化和路径趋势及社会分异。首先,开发区核准面积相对较小且一半集中在3-9km2,探索起步阶段基本以国家级先行探索、省级后起推进为主,爆发建设阶段进而以省级开发区为主体力量迅猛增设,随之在快速发展阶段实现自东向西的空间扩张,并且逐步转为以增速放缓和地方集中为特征的降速调整阶段。其次,开发区设立经历了由低缓地区逐渐拓展至相对高陡地区的大中小城市并于近年调至低缓地区,特色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提高省域开发区多样性的主要依托,不同级别开发区的数量和面积质心基本一致并遵循以省级开发区为导向的“自东向西”变化走向。此外,距离行政中心最近的开发区数量、省级开发区拥有量及其面积规模是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最重要控制因素。(3)化工园区集中体现了产业集聚和主体集中及其化工事故的关系集合。首先,化工园区是化工产业实现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其数量及面积在城乡分布的区域差异上均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地区多于东北与中部地区,且化工园区在山东、江苏、浙江等滨水地区所呈现的“小而多”布局特征导致东部地区的近距离水域和道路成为最重要的化工影响叠加区。其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工企业建设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化工生产企业较多的城市则广布在冀鲁苏浙地区以及闽粤地区。此外,中国是化工爆炸与火灾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国家并集中在北半球的春夏季节,近两年一半以上发生于市辖区且绝大多数为企业厂区事故,但是失亡人数和损失惨重的较大级别以上事故均以县域发生为主,这与县域尺度园区治理能力不足及其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密切相关。(4)政府主导的开发区模式遵循交互的演化机制并亟需实现空间融合发展。首先,各级各类开发区是推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方式,近40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净增值约4×104k m2,市辖区开发区面积和开发区人口密度均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其次,开发区演化机制集中体现了权力、空间、经济、社会等要素互相博弈的空间生产特征,“工业化←开发区←政府→行政区→城镇化”在驱动“资本/产业(?)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人口”双循环的基础上共同塑造了多尺度交互的“(资本数字化+产业集聚化)(?)(人口市民化+土地市场化)”单循环系统。此外,由演化机制所揭示的空间叠合现象也引发了多重管理冲突,典型的如化工园区空间治理问题,其破解的关键在于推进开发区的法制建设和规范监管并遵循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路径。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视频中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观看视频内容并对视频进行交流评论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用户对于视频互动方式中,呈现出一种新的交互模式:视频同步评论(弹幕)。视频同步评论呈现方式类似滚动字幕,悬浮在视频画面上,这种互动方式能够极大增强用户的共享观看体验,也为内容提供商和其他决策者(如广告商、投资者、零售商、教育者等)了解即时视频内容和观众的反馈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然
分子筛是具有规则孔道和空穴结构的晶体材料,其物质组成的变化可以引起活性位类别的改变,形成不同的催化性能。近年来,中强酸性的高硅分子筛在FT合成以及MTO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性能。利用分子筛的固体酸性以及高选择性将其与氧化物结合可以得到良好的烃类选择性,如合成气在OX/ZSM-5双功能催化剂上转化获得较高的芳烃选择性。虽然甲醇中间体机理逐渐被接受,但是分子筛在FTH过程以及MTH过程中产物选择性的
许多现实问题中的数据可以由多个视图进行描述,多视图学习是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多视图特性进行建模的机器学习分支。用知识建模现象、用观测更新知识是科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做法,而贝叶斯法则为实施这两点提供了理论框架和计算工具。关于多视图数据的知识通常可以分解为两部分,分别是关于各视图内部结构的知识和关于不同视图间关联的知识,其中后者呈现出一种跨任务的共性,并可以被归结为几种多视图假设。视图一致性假设是多视图监
铜催化的叠氮与炔烃的环加成反应(CuAAC)作为点击化学的核心反应之一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材料、生物等许多领域中得到成功应用。然而,发展不对称CuAAC反应的研究却很有限,尽管这是合成手性叠氮、末端炔烃和三氮唑类等重要手性化合物的潜在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了铜催化的不对称叠氮与炔烃的环加成反应来合成手性叠氮和手性三氮唑化合物,实现了高对映选择性的外消旋α-三级叠氮化
二维(2D)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属化合物(TMDCs)作为一类新的原子层厚度的半导体,由于其自身独特的物理特性以及在光子学、光电子学和谷电子学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二硫化钨(WS2)作为过渡金属二硫属化合物的典型代表材料,带隙随厚度具有高度可调性,而且单层WS2为直接带隙,能在室温下发光,使得人们对其光电器件应用抱有很高的期望。WS2的带隙是固定的,但是为了获得具有理
为满足清洁能源的转换与存储,超级电容器作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设备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的水系双电层电容器的能量密度难以满足日益更新的电子设备需求,故杂化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由于杂化超级电容器结合了电池和电容器的优势,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的特点。最近,锌基杂化超级电容器(ZHS)作为杂化超级电容器中新兴的储能器件,自2018年Fe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丧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对脑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在AD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实现AD的早期诊断并及时地进行治疗干预是减少伤害的有效方法。已有研究表明环境污染物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对镉(Cd2+)的神经毒性研究较多,表明Cd2+暴露会引发类似于AD的病理学变化
水体砷污染带来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吸附法是有效的水体除砷方法之一,吸附剂的结构特性显著影响除砷性能。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结构可控、中心金属和有机配体结构可调的多孔材料,对水体砷展现了极佳的吸附潜力。开展MOFs结构与砷吸附性能相关研究,将为进一步优化MOFs结构设计和环境应用潜力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论文依据缺陷调控、中心金属调控和有机配体金属化调控策略,通过改变
微塑料(Microplastic,尺寸<5 mm)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与污染特征已经被广泛报道。微塑料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产生毒性效应,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虽然前期已有研究显示微塑料在海洋食物网各个营养级生物体内都有检出,但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负载、转运与清除特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本论文选取了两类与人类健康密切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政党。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飞跃。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