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以资源高消耗为代价、廉价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此导向下,地方政府也意识到创新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各类面向创新的空间实践,科创新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战略性城市创新区的规划建设在近年来方兴未艾。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年轻人才,是知识创新时代主导城市创新实力的关键力量。关注人的本质需求、关注人在城市空间中的感受体验,已成为当代城市研究与规划的普遍共识。如何以理想空间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城市创新发展,则成为规划设计实践中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毕业设计研究首先确立了人本理念的研究视角,在梳理城市地理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等不同学科视野下的创新空间研究基础上,总结城市创新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城市创新区的空间形态布局演变趋势、空间规划作为政府的公共政策手段在创新区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国内外城市创新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策略。研究认为:当前城市创新区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现出对人本需求、人性体验的考虑和关注,但是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产业规划思维,难以将人本理念贯穿始终。因此,本次毕业设计选择从人的日常生活这一微观视角出发,针对性地引入“创意阶层”、“场景营造”等研究理论,围绕人在城市场景中的需求和体验,创造性地提出基于“场景营造”理念的城市创新区规划设计思路。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启动区的规划设计实践,是对“场景营造”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创新区规划设计的详细展现。规划以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创新区”为目标,首先,通过对创新创意人群生活方式、兴趣、偏好等的调研分析,总结得出人群的共性需求特征,提出营造“宜居的生活场景”、“活力的交往场景”、“创意的体验场景”等三条主要思路;其次,描绘了创新区未来生活的五种具体场景:“最快网速,最慢生活”、“楼上孵化器,楼下普拉达”、“和工作的人一起生活,和生活的人一起工作”、“田园都市,诗与远方”、“艺术创生地,创新试验场”,对未来创新区的日常生活进行畅想,并针对性地提出营造五分钟创新生活圈、打造定制化社群聚落、混合型功能业态布局等规划策略;最后,创造性地提出“混合单元”+“定制聚落”+“蔓藤组团”的三级创新区空间结构体系和相应的概念性空间设计方案。与此同时,结合创新活动和创新型经济的运行规律,提出了创新区所需的配套政策设计内容,包括从吸引到锚定的人才政策、提升城市包容性的住房政策设计和鼓励混合兼容的用地政策设计。本毕业设计研究是一次完全从人本视角出发开展的城市创新区规划尝试,不仅在规划理念、规划框架、规划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打破了传统规划设计方案自上而下、由总到分的叙事方式,采用从“人”视角出发的叙事逻辑,以“人”的生活、交往、体验等不同场景串联对规划设计内容的阐述,在规划呈现上也与过往存在着较大不同,可为此后地方政府的创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正文共约46000字,图表6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