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水质安全优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般的,我国大中型城市水厂全年出厂水综合合格率可达到99%以上。但居民对供水水质问题的投诉仍然频发,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在从水厂通过供水管网向用户输送的过程中,水体在供水管道中发生了复杂的物化以及生物作用,导致供水水质出现一定的变化。因而对于供水管网水质安全输配技术的探究将成为供水水质保障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通过对N新区主干管网以及配水支网进行水质追踪,即考察单股水流在供水管网输配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情况。对管网建立水力模型,通过水力模型选取无水流混合影响的单股水流管线,在管线上设置取样点,根据模型计算水龄结果,进行定时定点的水质取样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供水管网长期稳定运行状态下,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且保持在国标30%以下水平。检测过程中发现,由于管网结构的问题,存在死水点问题,管道流速过快或过慢问题造成个别水质指标出现一定程度变化,浊度增加218%(0.22NTU)、耗氧量增加38%(0.32mg/L)。管材对供水水质影响存在差异性,老旧混凝土管相对钢管、球墨铸铁管化学稳定性更差。枝状主干管网末梢点夜间余氯含量在0.15mg/l以下,后端用户用水安全存在隐患。之后,选取了四个不同建设年代、不同供水方式的典型二次供水小区,对各小区的低位水池、楼顶水箱以及用户龙头位置进行了取样检测。结果表明,新型变频泵气压罐联合供水以及无负压供水方式相比于传统的低位水池、高位水箱供水方式,水质更为优质,浊度维持在0.15NTU左右,余氯维持在0.5mg/l以上。老旧二次供水小区的混凝土结构的水池、水箱由于设计尺寸过大,导致水流停留时间过长,最长停留时间103h,远超规范要求的小于48小时,致使水质出现恶化,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同时物业方面对水池、水箱的清洗未能按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对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维护存在问题,无明确的管理记录。用户方面,存在部分管道长期不用情况,导致水质恶化、微生物滋生,影响居民安全用水。针对管网结构引起的供水水质问题,利用已建立的水力模型,对管网结构提出改善方案,减少管网死水端,避免管道流速异常,增加管网成环率。对于二次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物业方面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维护、管理,水司方面加强监督巡察工作,做好监督记录。对于新建小区,建议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或变频泵供水方式,避免水池、水箱的存在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对于居民设计用水量的计算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水池、水箱体积过大,水流停留时间过程,致使水质恶化问题的出现。消防水池与生活用水水池不宜合建,同样是为了避免水流停留时间过长。对于老旧小区,建议可以对水池、水箱进行改造,以适应居民实际用水量,较小停留时间,或增加水箱水池清洗、维护频率,以保障居民安全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