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eming15898575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乃国之魂。民俗文化反映在人民社会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相传沿袭下来的风俗惯制,文化传传承以民众为载体,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民俗是历史文化显现,作为民族记忆,一直根植在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中指导生活。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教学科目,是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其中人文性在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教育提供必要条件。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非常完好的民俗风貌,尤其在多民族文化聚集地,如民俗建筑、民俗惯制、民俗服饰、民俗语言等等。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地方文化保护掀起热潮,笔者认为政府的政策及推广能引起广大民众的重视,但要把传统文化保护的观念深入到民众的心中,还是要把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贯彻国民教育始终。在此前提下,本文编写了四部分内容:第一章阐述了文化传承必要性的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重点梳理了以时代发展为背景的文化发展要求、新课改对文化传承的必要要求和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普及的审美需求;第二章阐述了概念的厘定,论述区别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与民俗学的概念,并介绍调研教学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调研背景;第三章首先,笔者提出的理论基础,对调研学校进行问卷式调查,以老师问卷、普通型学生为调研基础,问卷调研表现出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本地民俗文化普及、学生在常识性民俗问题犯错误的现象;其次笔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材,把民俗文化分类和数量统计,进一步阐述利用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第四章笔者阐述民俗文化结合语文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操作,对理论方法进行实践、调研,结合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调研反馈,本次调研目的在于积极探求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结合的多种实践方式,同时通过语文教育为民俗文化传承与民俗文化保护略尽绵薄之力。本论文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新生一年级以启用课改版新教材,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将利用语文教育结合民俗文化教学,以便参考。
其他文献
一个题材的选定与创作者的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2017年9月进入美院学习,和所有油画专业的同学一样,心中满是对绘画的憧憬和梦想,告别以往的课堂习作,走向绘画自由。此时此
李泽厚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亦享有重要地位与声誉,而他提出的“情本体”说则是他个人最重要的哲学学说之一,也是李泽厚思想历程中后期最重要的成果;
近几年,计算机行业发展突飞猛进,许多问题随之暴露,如业务等待时间长,业务频繁出现异常,服务器资源使用率居高不下等,许多企业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使用的需要。应用服务器支撑大量用户并发已经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大量并发会导致服务器出现宕机,响应时间长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结果,从而导致失去客户。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拥有一个面向江西省内众多客户的银行系统,总体架构朝着面向业务体系结构发展。随着业务量逐日上升
多频带信号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雷达探测、超宽带无线通信、频谱检测以及认知无线电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对其空域及频域的各参数信息同时进行检测始终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频带信号的频谱分布越来越宽,但有效占有带宽却很窄,而且在大部分的应用场景中目标信号的载频是未知的。香农-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指出信号的最低采样速率最小为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时,才能无失真地重构原始信号,过高的采样率给硬件带来了巨大压力。近
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CC)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体行为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ti
本文攥写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复议共同被告制度给出的复议功能价值排序存在实施困境这一问题。复议共同被告制度对行政监督功能和解决争议功能同时有着正向鼓励的作用,同时对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节能环保、光效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照明系统中。然而,LED芯片在运行时结温会不断升高,导致其工作性能下降,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设备的数目每年以数以十亿的速度飞速增长,因为其集处理能力、运动传感器、通话、相机等多个功能于一体,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而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繁荣发展,各种新型网络与通信技术相继出现并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其中,无线自组织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可以应用于无基础设施情况下的节点通
在当下的儿童钢琴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对显性知识的讲解学得弹奏技巧,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弹奏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弹奏能力通过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自然地获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