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多媒体通信的跨层优化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广泛部署,移动设备的视频播放量持续增长,无线多媒体传输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无线视频传输框架的不足之处愈发明显。主要是因为其视频源编码层和信道编码层是分离的,且被证明仅在点对点通信中是最优的,无法有效地为多用户分配资源并保证视频传输质量。为解决该问题,非编码无线视频传输框架被提出来,对传输过程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进行跨层联合优化,利用线性信号处理方法,为用户提供与其信道状况成正比的视频接收质量。同时,这里也考虑了非正交多址技术在视频传输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多用户信号复用和资源联合分配,来增强系统性能。现有的工作在对无线多媒体通信的跨层优化技术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无线信道在实际传输场景下是时刻波动的,导致用户视频接收质量不佳。其次,多用户通常处于不同的信道状态且存在对传输资源的竞争,导致其资源分配问题复杂度高,很难得出最优方案,尤其是当给视频传输系统引入了非正交多址技术。因此,设计新型非编码视频传输框架和多用户资源分配方法,对信源编码层和信道编码层进行跨层联合优化,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是提升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无线多媒体通信的跨层优化涉及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问题分析、方法研究、仿真实验等系统性工作,旨在突破现有技术水平限制,实现高质量的无线视频传输。主要包括如下研究内容。(1)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时隙的非编码视频传输框架,利用时间和频率的多样性,实现了多时隙传输资源的优化分配,提高了用户的视频接收质量。(2)提出了一个非编码多用户视频传输框架,利用多用户视频内容和其信道状况的多样性,实现了多用户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用户的均方误差性能。(3)提出了一个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非编码多用户视频传输框架,解决了多用户的数据复用和资源联合优化分配问题,实现了较优的多用户视频传输性能。(4)提出了一个用于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回合制深度强化学习策略,解决了该系统中高复杂度的多用户资源联合分配问题,实现了接近理论最优的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5G)的技术成熟和商业部署,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th Generation,6G)技术的开发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被认为是6G网络的潜在技术之一。相关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RIS能够有效地控制反射信号和入射信号间的相位、振幅、频率差,从而智能地控制无线
相控阵天线由于其快速的波束扫描特性以及强大的多目标追踪能力,在现代雷达通信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未来的雷达通讯系统迫切地需求设计一个能将通信、雷达隐身及电子战等多个功能集成到同一孔径下的先进集成化电磁平台。因此该类电磁平台对未来相控阵天线设计提出了更多样化的需求,即同时具备宽带阻抗匹配、低剖面及低散射特性。强互耦相控阵天线利用天线间电磁互耦得到宽带阻抗匹配特性,并且它相较于传统宽带相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ontinuous-variabl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CVQKD)系统可以在公共信道中建立安全共享密钥。其中,基于高斯调制相干态的CVQKD系统仅需使用标准的光学器件就可以实现量子信号的制备和探测,并且与现有的光通信网络兼容,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为了解决传统CVQKD系统因本振光传输而引发的各种安全漏洞问题,一种基于本地本振
射频指纹定位是目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室内定位技术之一,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以人工建模方式分析复杂电磁传播环境。对定位任务而言,如何分析和处理形式复杂而又丰富的空间射频指纹中蕴含的信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射频指纹定位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指纹高维且非线性、分布复杂、采集和维护成本高、方差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射频指纹的度量学习和迁移学习的角度对射频指纹定位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本
作为现代电磁理论的两个主要应用,雷达和通信系统长期独立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两者的宽带化、网络化趋势导致无线频谱资源日益拥挤,雷达通信一体化的概念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根据发射信号和设备类型的不同,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频谱共存一体化系统(SCIS)和信号共享一体化系统(SSIS)两个方向。雷达通信一体化可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显著降低系统冗余、能耗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功率
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领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设备数量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得无线通信系统覆盖范围内的任何设备均可接收到发送信号。因此,提供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服务是5G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网络设计和运行的首要任务之一。相较于传统的例如密码学等上层加密技术,物理层安全技术从信息论的角度
机载雷达利用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技术,能有效抑制地面杂波,提升动目标检测能力。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估计是机载雷达STAP的核心。然而传统STAP算法在非均匀杂波环境下面临着小样本难题,这将严重影响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估计精度,造成杂波抑制和动目标检测性能下降等问题。利用杂波与目标先验知识,如杂波协方差矩阵的低秩特性、结构知识等,能够消除回
无人机载预警雷达具有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覆盖范围广、无人员伤亡等特点,可完成敌对目标的追踪、己方作战的指挥等任务,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无人机载预警雷达正朝着高高空、长航时、临近空间、隐身等方向发展。在战争中,随着无人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理论进一步的发展,无人机载预警雷达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将不断扩大。无人机载预警雷达系统前进的脚步也给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
相控阵天线具有高增益、波束捷变及波束赋形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军事雷达领域和民用领域。近年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对相控阵天线的需求激增。作为无人机载雷达的重要部件,无人机载相控阵天线在雷达性能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无人机平台载荷舱空间小、载重能力有限,这就要求相控阵天线具有宽频带、多功能、宽角扫描、高效率的特点,还要求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和集成度高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是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无线通信技术,其利用传统数字调制符号和天线的索引共同传输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射频开销,简化硬件实现结构,具有较低的功耗、信号处理复杂度和较高的系统链路配置灵活性。因此,空间调制技术有望为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