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猫文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a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作为最受人类喜爱的动物之一,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猫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对猫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西方世界中,猫是背信弃义的伪善形象的典型代表。作为宠物,中国人喜爱猫,也有许多关于猫的传说,创造了很多与猫相关的词语,有许多文人学者写猫画猫,但是负面的情感也很多,猫常被扣上奸臣小人的罪名。而在日本,猫却受到了极高的推崇,日本人喜爱甚至对猫有一种崇拜之情,在许多的神社寺庙中都供奉着猫的石像。并且从长期的共同生活经验中,形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猫文化。日本人爱猫不言而喻,无论从语言、文学作品,还是从日常生活到文化产业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对猫所持有的一种特殊情怀。本文大致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猫在日本的发展变化史。奈良初期,为了防止鼠害破坏经书而由中国传人了猫,最初只有皇室成员才能饲养,因此猫是权势的象征。到了明治时期,猫走进了千家万户,饲养猫的风气达到了鼎盛。直到近代,猫不仅作为宠物,更升级为人们的伙伴、朋友而生活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经历了“暴走猫”时代,乃至如今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的“猫咖啡”,猫给承受巨大社会压力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本文的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了日本特色猫文化的各种表现。日本民族从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创造了大量的与猫相关的日语词汇、惯用语、谚语等。与此同时,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猫的传说典故,双尾猫、报恩的猫、招财猫等等流传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形象生动的猫形象,与猫相关的文学作品更是应运而生。随着“猫形象”风生水起,在最具日本特色的动漫界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叮当猫”“龙猫”等卡通形象一时间家喻户晓。还有至今风靡的"Hello Kitty",这些都是猫的形象在新时期的日本乃至世界的崭新的艺术形象,《我为猫狂》、《猫拉面》等专门描写猫的动漫受到极大的追捧。这也反映了当代人们把猫当做朋友、当做生活中的伙伴,对猫由衷的喜爱之情。本文的第三部分通过对猫发展史的介绍分析及对猫文化现象的分析,探求在日本形成如此独特的猫文化的原因。从猫在日本的生活环境、日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猫文化与日本民族传统审美意思的呼应及猫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抚慰治愈的四个角度分析了日本猫文化形成。由于猫自身独特的个性,或独立超然,或骄傲自私,亦或是狡猾卑鄙,甜美却冷酷,安详而敏感,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猫既神圣又邪恶。对猫既有喜爱之情,也不免有厌恶之感,即便是在日本,不论从传说典故还是日常语言,也有对猫厌弃之情的流露。无论何种形象的产出及塑造,都是日本民族在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创造的,既凝聚了日本民族的智慧,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特色。笔者认为,具有日本特色的猫文化的形成,是与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民族心理息息相关的。由猫传入日本,至今猫文化的发展,猫文化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本民族内心的变化。与此同时,日本民族的发展又影响着猫文化的变迁。
其他文献
本文制备了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建筑隔热保温外墙涂料,并对其产品配方组成及基本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涂料的隔热保温性能。从四种
近年来,诈骗分子针对银行机构无法鉴别居民身份证真假的弱点,伪造并利用假居民身份证进行存款诈骗的事件屡见不鲜,储户存款被冒领的现象亦时有发生,层出不穷地利用假身份证的
近年来,我国的主旋律影视剧越发受到市场的关注。对于主旋律作品的界定有很多种说法,在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题材为主旋律作品界定标准的情况下,赵冬苓的剧作是一种具有明显个性
姜黄(Curcuma longa L.)、郁金(Curcuma rcenyujin Y,H.Chenet C.Ling)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Christm.)Rosc.)均为姜科植物。中医认为姜黄能行气、散风活血、通经止痛;郁金能活血
当采样周期T→ 0时 ,Δ变换描述的离散模型收敛于连续系统 .引入Δ变换离散方法 ,分析δ算子的浮点误差 .以二阶系统为算例 ,在离散域内设计极点配置控制器 ,跟踪理想输出 .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识字是人们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的基础,本文结合近年来积极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的有效方法的实践,阐述了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
长笛是管弦乐器代表,音色婉转且优美,同时兼具丰富表现力、较强穿透力等特点,既能够作为独奏乐器,也能够充当交响乐队、管乐队的代表声部之一。作为长笛演奏人员,其想要保证长笛的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部分,也是衡量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指标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束缚了学
语文教育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应发挥出本学科的活动课功能。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活动课的性质,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语文素养。
目前,对于经济法可诉性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宏观调控行为中的决策行为是否可诉而展开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进行了分析。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宏观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