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中难浸金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矿的大规模开采,易浸的金矿资源日渐枯竭,难处理、低品位金矿将成为今后黄金工业的主要资源。近年来在微生物浸矿技术基础上开发的生物氧化法由于具环境友好成本较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目前生物冶金研究领域中从细菌改良等菌种角度提高单菌氧化能力难有明显效果,需从优化细菌生长条件等角度提高整体细菌氧化能力,而细菌搅拌浸出中应用的生物反应器又普遍存在剪切力大、细菌磨损严重等缺点,因此,生物浸出技术迫切需要解决过程工程问题,开发具有柔和搅拌条件、高效的生物浸出反应器。本文基于细菌浸出的间接作用机理设计了一种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工艺,该工艺将传统的矿物生物浸出过程分为细菌生长,Fe2+的细菌氧化的生物反应过程以及细菌氧化产物与矿物间的化学反应过程。该工艺流程为:在生物反应器中Fe2+被At.f氧化为Fe3+,Fe3+通过恒流泵进入化学反应器,并与其中的硫化矿进行反应产生Fe2+,然后这些Fe2+又进入生物反应器被AT.f氧化为Fe3+,其后这些Fe3+又被带入化学反应器,如此往复循环。本论文用该工艺对甘肃坪定含砷难处理金矿进行氧化预处理研究,首先对实验室现有的七种氧化亚铁硫杆菌用含砷难处理金矿进行驯化,从中选出该矿样的最佳菌种。在摇床温度30℃,转速180r/min条件下确定BY3菌种对该矿样浸出效果较好,并对该菌种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得出:BY3菌在9K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生长条件为:30℃,pH1.5-2.0,接种量10%。在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工艺中,对固定化At.f和游离At.f浸出高砷难处理金矿进行比较,得出前者比后者的浸出率低4.2%,因此,本项目采用游离At.f来浸出高砷难处理金矿。实验确定了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浸出甘肃坪定高砷型难处理金矿的最适理化条件(化学反应器温度70℃,Fe3+浓度为6g/L(6K),矿石粒度-74μm,Ag+5mg/L),在优化条件下,使用该反应器当该体系运行到第5天时,实验组砷的浸出率就可以达到81.79%,明显高于无菌组和30℃对照组的浸出结果。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提高了浸出率,浸出时间缩短了一半,间接降低了微生物浸矿的成本,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促进和实现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校本教研是把新课程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术后小鼠使用特异性Janus激酶3(Janus Kinase 3 JAK3)抑制剂——CP-690550对移植心脏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
时尚品牌在经营过程中,其文化创意蕴含在设计和传播理念当中,对于拓展消费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本文以"时尚品牌设计和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意蕴"为主要研究
作为一项与农业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与特定地域农产品品质间的密切联系决定着其内在的社会经济价值。尤其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而言,农业产业不仅关乎九亿农民的切身
以钢管混凝土(CFST)斜交交点为原型,利用 ANSYS 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对其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非线性分析。分析在不同加载阶段钢管、加强环、竖向连接板、核心混凝土等各部件的应力
家谱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人类学、遗传
临床治疗性研究是临床医学研究中最为活跃和实用的部分。据中华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四种杂志1997年度发表的406篇学术论著的统计,其中治疗性研究的论著为122篇,平均占论著的30%(9%~73%)。临床治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语言输出对学习者习得目标语的影响及作用,以期找出一条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输出,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Swain (1995)的“可理解
汉代文学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从创作理论来看,都显示出不同于前代文学的性质和特点。总的来看,是政治化、哲学化的文学。非文学的因素贯穿于两汉文学的始终,同时它又具有文学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迅速蔓延,整个欧洲陷入战争的漩涡之中,并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区。它的发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也给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