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ual-layer detector spectral CT,DLCT)定量参数: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40-100keV范围内单能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T分期中的价值;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在判断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在判断结直肠癌p53基因状态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进行了腹部光谱CT增强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9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61岁,中位年龄63岁。其中36例进行了 p53基因检测。具体内容如下:1.在结直肠癌T分期的研究中,共纳入患者46例,比较不同T分期肿瘤的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40-100keV范围内单能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2.在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研究中,共纳入83枚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3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2枚。比较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光谱CT参数的差异,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3.在结直肠癌p53基因状态的关系的研究中,共纳入36例,测量突变型、野生型两组结直肠癌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40-100keV范围内单能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两组间光谱CT参数的差异。结果:1.T分期研究中,早期组(T1-T2)与晚期组(T3-T4)组间光谱CT参数,包括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40-100keV范围内单能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41例患者中,纳入研究的转移淋巴结31枚,非转移淋巴结52枚。转移性淋巴结的动、静脉双期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斜率均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动脉期碘密度和能谱曲线斜率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碘密度判断淋巴结转移AUC为0.795,敏感度为0.704,特异度为0.722;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AUC为0.809,敏感度为0.778,特异度为 0.722。3.p53基因状态的研究中,共纳入32例,突变型20例,野生型12例。位于右半结肠的p53突变型(7例)较p53野生型(0例)多,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p53突变型的动脉期碘密度(1.33±0.42)高于p53野生型(1.03±0.34),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1.59±0.53)高于p53野生型(1.20±0.49),动脉期40keV单能CT值(150.06±35.09)高于野生型(125.55±27.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结直肠癌不同T分期组间DLCT定量参数没有统计学差异。2.DLCT定量参数对于鉴别结直肠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较碘密度更优。3.结直肠癌不同p53基因状态组间肿瘤位置及DLCT定量参数(动脉期碘密度、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40keV单能CT值)有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背景:卵巢癌(Ovariancancer,OC)是女性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生殖道肿瘤的第三位,却相较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生殖道肿瘤。早期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高于90%,而晚期卵巢癌的五年总生存率急剧下降到低于30%。因此,通过新的筛查手段、治疗的靶点、提高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有效率以期提高卵巢癌的早期确诊率、延长患者无瘤进展期和提高五年生存率是目前临床及科研研究的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事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50%。心肌梗死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其关键病理机制在于心肌细胞不可逆的坏死和凋亡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内源性心肌再生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促心肌再生策略,但有效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甚少。既往研究已证实编码RNA及非编码RNA(如lncRNA等)可作为靶点调控心肌再生。非编码RNA可通过与RNA结合蛋白(RB
(一)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预测风险、延长使用时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8年9月期间行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建立手术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雄激素脱发模型小鼠,探讨雄激素脱发模型小鼠的发病机制,完善雄激素性脱发致病机制理论,并为开发新药物提供新思路。材料和方法1、选取4~5周龄的C57BL/6近交系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不给药),对照组(溶解液5mg/Kg给药),实验组(DHT5mg/Kg给药),每组各6只。10d后全部小鼠予以松香:蜡1:1熔化混合物物理脱毛并继续用相同的实验条件干预各组小鼠至指定天数。分别
研究背景和目的中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危重症,病因复杂多样,且中下消化道的长度远长于上消化道,因此诊断难度较高,合并症往往较多,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中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和治疗及其疗效,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诊治中下消化道出血。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纳入南方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确诊中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为病例组,共计579例;纳入同期非
目的:探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程度对ESCC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将92例患者分成4组:食管不典型增生组10例,ESCCⅠ、Ⅱ期手术切除组20例,ESCCⅢ、Ⅳ期手术切除组18例,ESCCⅢ、Ⅳ期放化疗组44例,其中ESCCⅢ、Ⅳ期放化疗组分为HSF1低表达组16例和高表达组28例;对照组:食管炎症组10例;(2)取各组病理蜡块通过免
研究背景和目的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早期卵巢癌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为晚期,而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9%。因此,卵巢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至关重要。ENTPD5(ect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dephosphohydrolase 5,又称 CD39L4)是编码内质网的核苷酸水解酶,可以被突变的p53调控进而参与肿瘤
背景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外科医生和患者对于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准的定位能够将传统难以实现的手术变为可能、复杂手术简单化、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减少手术时间。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定位设备还存在定位精度不够高、X线辐射暴露大、设备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目的自主设计一款新型的手术定位装置,提高定位的精度、降低外科医生和病人的辐射暴露量,提供一款基层医院也有购买能力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定位装置,并将该定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近年来,Y-STR数据库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截至2018年,我国Y库已有800万条数据,且还在以每年100万的速度增加。随着Y-STR数据库容量增大,Y-STR单倍型数量也随之增加,出现Y-STR单倍型入库比对后比中信息过多,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增加了家系查找的难度。而且Y-STR分型在法医学应用中,只能排除同一父系的个体,不能认定个体间亲缘关系。若存在共祖现象,更增加了鉴定的困
背景线粒体病是由编码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线粒体基因和(或)核基因发生致病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的一组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疾病。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并且疾病的预后较差,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我院确诊的线粒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电生理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肌肉病理活组织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