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线粒体病是由编码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线粒体基因和(或)核基因发生致病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的一组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疾病。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并且疾病的预后较差,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我院确诊的线粒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电生理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肌肉病理活组织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线粒体病是由编码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线粒体基因和(或)核基因发生致病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的一组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疾病。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并且疾病的预后较差,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我院确诊的线粒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电生理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肌肉病理活组织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经肌肉活组织病理检查和(或)线粒体病相关基因检测确诊的51例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发症状、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以及非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频率、血液及脑脊液的检验结果以及电生理、影像学、肌肉活检、基因检测等检查结果。严格按照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具有线粒体病部分典型临床表现,且有肌肉病理和(或)基因检测结果支持的患者;(2)排除标准:①肌肉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已经排除线粒体病的患者;②确诊为其他疾病:如炎症、感染、肿瘤、缺血缺氧、中毒等,以及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结果1、临床特点:本中心线粒体病患者发病年龄范围为0-65岁,以青中年患者多见,男女比例为1.55:1。线粒体病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卒中样发作、癫痫发作、肢体乏力、发作性头痛、视力下降、运动不耐受、发热及听力下降。2、神经影像学:线粒体病患者头颅MRI表现为T1WI呈现低信号,T2WI和FLAIR呈现高信号,DWI呈现高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呈现高信号或稍高信号。病灶主要分布于皮层,且大部分累及2个或2个以上脑叶,主要位于枕叶、颞叶和顶叶。MRS表现为病灶区胆碱峰升高,NAA峰降低,见高大乳酸峰。3、肌肉病理:51例患者中完成肌肉病理分析38例,其中破碎红纤维、SSV现象和COX阴性肌纤维是线粒体病最具特征性的肌肉病理改变,可同时或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4、基因检测:51例患者完成基因分析46例,其中m.3243A>G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占 45.65%(21/46)。此外,m.7811A>G、m.5825C>T、c.41A>G、c.286C>T、c.394C>T为本研究的5个新发位点,但尚未进一步验证其致病性。结论1、本中心线粒体病患者发病年龄范围大,以青中年多见,男女比例为1.55:1;且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2、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验检查对线粒体病的诊断仅供参考价值,不具有诊断意义,线粒体病的最终诊断需要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的支持。3、本中心线粒体病患者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m.3243A>G。m.7811A>G、m.5825C>T、c.41A>G、c.286C>T、c.394C>T为本研究的新发突变位点,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环磷腺苷(cAMP)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如肿瘤的发生、认知记忆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cAMP特异性水解酶PDE4是治疗肿瘤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重要靶标。然而,肿瘤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都非常复杂。因此,单靶点药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复杂性疾病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与单靶标模型相比,多功能分子可以同时对抗多种病理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为了发现具有良好药效的新型多功能分子,本论文基于磷酸二酯酶
背景:卵巢癌(Ovariancancer,OC)是女性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生殖道肿瘤的第三位,却相较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生殖道肿瘤。早期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高于90%,而晚期卵巢癌的五年总生存率急剧下降到低于30%。因此,通过新的筛查手段、治疗的靶点、提高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有效率以期提高卵巢癌的早期确诊率、延长患者无瘤进展期和提高五年生存率是目前临床及科研研究的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事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50%。心肌梗死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其关键病理机制在于心肌细胞不可逆的坏死和凋亡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内源性心肌再生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促心肌再生策略,但有效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甚少。既往研究已证实编码RNA及非编码RNA(如lncRNA等)可作为靶点调控心肌再生。非编码RNA可通过与RNA结合蛋白(RB
(一)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预测风险、延长使用时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8年9月期间行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建立手术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雄激素脱发模型小鼠,探讨雄激素脱发模型小鼠的发病机制,完善雄激素性脱发致病机制理论,并为开发新药物提供新思路。材料和方法1、选取4~5周龄的C57BL/6近交系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不给药),对照组(溶解液5mg/Kg给药),实验组(DHT5mg/Kg给药),每组各6只。10d后全部小鼠予以松香:蜡1:1熔化混合物物理脱毛并继续用相同的实验条件干预各组小鼠至指定天数。分别
研究背景和目的中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危重症,病因复杂多样,且中下消化道的长度远长于上消化道,因此诊断难度较高,合并症往往较多,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中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和治疗及其疗效,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诊治中下消化道出血。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纳入南方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确诊中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为病例组,共计579例;纳入同期非
目的:探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程度对ESCC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将92例患者分成4组:食管不典型增生组10例,ESCCⅠ、Ⅱ期手术切除组20例,ESCCⅢ、Ⅳ期手术切除组18例,ESCCⅢ、Ⅳ期放化疗组44例,其中ESCCⅢ、Ⅳ期放化疗组分为HSF1低表达组16例和高表达组28例;对照组:食管炎症组10例;(2)取各组病理蜡块通过免
研究背景和目的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早期卵巢癌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为晚期,而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9%。因此,卵巢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至关重要。ENTPD5(ect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dephosphohydrolase 5,又称 CD39L4)是编码内质网的核苷酸水解酶,可以被突变的p53调控进而参与肿瘤
背景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外科医生和患者对于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准的定位能够将传统难以实现的手术变为可能、复杂手术简单化、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减少手术时间。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定位设备还存在定位精度不够高、X线辐射暴露大、设备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目的自主设计一款新型的手术定位装置,提高定位的精度、降低外科医生和病人的辐射暴露量,提供一款基层医院也有购买能力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定位装置,并将该定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近年来,Y-STR数据库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截至2018年,我国Y库已有800万条数据,且还在以每年100万的速度增加。随着Y-STR数据库容量增大,Y-STR单倍型数量也随之增加,出现Y-STR单倍型入库比对后比中信息过多,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增加了家系查找的难度。而且Y-STR分型在法医学应用中,只能排除同一父系的个体,不能认定个体间亲缘关系。若存在共祖现象,更增加了鉴定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