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双膝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近期、中期手术效果评价。论述双膝关节重度挛缩畸形的病因、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选择、截骨量的确定、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平衡措施、膝关节屈曲畸形手术中矫正的程度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从2011年11月到2013年2月的14个月间,共收治4例患者8个膝重度膝关节挛缩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术。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67.2岁。术前测量患者膝关节屈曲畸形的角度及计算HSS评分、VAS评分、ROM;术后两周、3个月及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再次测量残余畸形角度并记录HSS评分、VAS评分、ROM,并比较术前术后的上诉参数,以此来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效果。随访了3个月-12个月,平均随访了6个月。而且最后在末次随访都4例患者完成手术主观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以此来评估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程度。于此同时根据术后膝关节残余畸形及膝关节的屈曲活动的角度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矫正畸形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全部患者完成了随访。术前所有4例患者平均的HSS评分为41分,屈曲挛缩畸形的角度平均为73.5°,关节活动度的平均值为41°,视觉疼痛评分平均7分。而术后14日HSS评分为平均80.4分,屈曲挛缩畸形角度平均为15.6°,关节活动度平均92°,视觉疼痛评分平均1分。末次随访HSS评分为平均87分,屈曲挛缩畸形角度平均为7.7°,关节活动度平均103.4°,视觉疼痛评分平均0.5分;根据术后膝关节残余屈曲畸形角度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能力进行效果分级:优4膝,良3膝,中1膝,优良率达到87.5%,无效果差的膝关节。非常满意1例,满意3例,不满意0例。无神经麻痹、血管损伤、刀口不愈合、畸形复发、韧带失稳、关节松弛、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的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可在最大限度上改善关节畸形,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在近期内迅速地使患者能基本恢复日常的活动,重新参与社会活动。但其远期效果尚待大规模多中心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因重度挛缩畸形膝关节关节囊及屈膝装置,甚至内外侧副韧带出现挛缩,在完成标准截骨后,要求给予关节周围软组织彻底地松解,并多次对屈膝间隙及伸膝间隙进行测量,达到软组织平衡。只有在完全实现软组织松解仍未达到屈膝间隙及伸膝间隙平衡时,方采用行股骨的远端额外截骨。所以,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较为复杂,手术技巧显著影响这患者康复情况和满意度,需要有经验的医师主刀。术前需要完善的准备和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后有效的康复措施对于屈曲挛缩畸形的纠正以及预防挛缩畸形复发意义显著。并且术后注意随访患者的神经及血运情况,以免发生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