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收集临床急性缺血性中风可干预性危险因素资料及中医体质相关资料,了解中风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以及通过对体质与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探讨缺血性中风可干预性危险因素与常见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病例来源2010.3~2010.9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的新入院患者,剔除 5 例脱落病例,2 例无效病例,共收集到有效病例 110 例。印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在入院后进行医患沟通并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在征得患者同意下,通过对患者进行调查,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诊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采用 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结果:
1.本组研究显示:中风病中医体质类型按出现率的高低依次为痰湿质 38 例(34.5%)、阴虚质28例(25.5%)、气虚质21例(19.1%)、湿热质7例(6.4%)、平和质6例(5.5%)、阳虚质5例(4.5%)、气郁质3例(2.7%)、瘀血质2例(1.8%)。其中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共占 79.1%,是中风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同时显示中风病体质包括虚实两个方面,虚性体质 54例(49%)相对较多,实性体质50例(45.5%)亦不少见。
2.本组研究显示:中风可干预性危险因素高血压 67 例(60.9%),糖尿病 28例(25.5%),高脂血症65例(59.1%);合并高血压46例(41.8%),合并糖尿病24例(21.8%),合并高脂血症45例(40.9%)。中风各危险因素在性别分布上经c2检验,所有P值均>0.05,表明中风各危险因素在性别分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表明中风各危险因素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3.本组研究显示:运用两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主要不同体质和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痰湿质与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的回归系数为1.209,比数比为3.35, P=0.008<0.05,表明高脂血症和痰湿质具有明显相关性;气虚质与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的回归系数为 2.422 ,比数比为11.263, P=0.000<0.05,具有显著性相关,而气虚质同时合并糖尿病的 14 例患者中,有单纯糖尿病的患者为2例(14.3%),合并有糖尿病且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或)高脂血症的患者为 12 例(85.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风合并糖尿病且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或)高脂血症的患者和气虚质有明显的相关性;阴虚质与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 1.793,比数比为 6.010, P=0.003<0.05,显示高血压和阴虚质具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
1 中风患者的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有虚实之别,虚性体质相对较多,实性体质亦不少见。
2 中风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而糖尿病相对较小,常和其他危险因素相兼存在。
3 中风患者体质与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中风合并高血压患者与阴虚质有明显相关性,合并糖尿病且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或)高脂血症的患者和气虚质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则与痰湿质明显相关。
4 研究体质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是对体质学说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在其未发病前,对有潜在病理体质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确定。通过积极改变、调理其体质,同时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截断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将对中风病的治疗和预防产生更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