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社会网络理论与胃食管反流病相结合,研究作为临床辨证基础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从而使得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更接近于证候内部反映的真实状况,并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证候网络的分析,研究胃食管反流病状态下的症状、证素及其内在因果联系,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本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遵循“理论研究—提出假设一调查收集数据一实证分析一形成研究结论”的研究思路,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即以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网的分布规律及其症状(群/因子)与症状(群/因子)之间的二联、三联、聚类、凝聚关系。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候网络,可从横向、纵向、立体、空间等多方面切入,通过参数的比较和图表的直观观察,使研究更加快捷而准确。 1.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断症状进行分析,提出起支配作用的关键因素,即公因子,得出三个公因子,分别为:F1:上腹中央疼痛、额外服用药物、恶心、失眠;F2:额外服用药物、失眠、烧心;F3:恶心、反流。 2.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四诊症状进行分析,提出公因子,得出主要证候要素:脾胃虚、痰阻、气郁、肝火、胆热、瘀血。 3.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症状的数据进行探索性聚类分析,共聚7类症状,其前4类分别为: I类包括胃脘及胁肋胀痛、乏力;II类包括胃痛、大便稀溏、痛有定处、痛处拒按;III类包括嗳气、反酸;IV类包括胸闷、气短、气短懒言。 4.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各个症状之间进行二联、三联的关联规则分析,通过置信度与支持度的计算,确定:胃痛与痛有定处,嗳气反酸与胃中嘈杂、乏力、胸闷、气短懒言、饮食减少、大便不畅等,胁肋胀痛与胃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乏力与大便稀溏、胃中嘈杂等症状内在联系性较紧密;胃痛与痛有定处/口干口苦、痛有定处/胁肋胀痛、痛有定处/嗳气反酸等,嗳气发酸与恶心呕吐/气短、恶心呕吐/胸闷、大便不畅/胁肋胀痛、胃中嘈杂/胃痛等症状内在联系性密切。 5.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整体证候与各证型症状进行中心度分析,得出结果:嗳气、乏力、反酸、胃痛、口苦贯穿于各个证型中,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关系密切。①嗳气、口苦、反酸、乏力、胃痛、胸闷、口干、气短、胃脘胀满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症状;②嗳气、反酸、口苦、乏力、口干、胸闷、气短、小便黄、胃痛、面色暗滞为肝胃郁热证的核心症状;③乏力、口苦、口干、反酸、嗳气、胃痛、胸闷、呕吐、恶心、胃中嘈杂为胆热犯胃证的核心症状;④嗳气、胁胀、口苦、乏力、胸闷、气短、口干、咽中异物感、胃胀、胃痛为气郁痰阻证的核心症状;⑤面色暗滞、乏力、胃胀、口干、胃痛、痛有定处、反酸、嗳气、胸闷、气短为瘀血阻络证的核心症状;⑥嗳气、反酸、气短、乏力、胸闷、口苦、胃痛、大便不畅、胃胀、饮食少为脾虚湿阻证的核心症状;⑦反酸、胃胀、咽部异物感、口干、胃痛、嗳气、乏力、胁胀、胸闷、气短为痰气交阻证的核心症状;⑧口苦、反酸、口干、嗳气、乏力、面色暗滞、畏寒肢冷、胃痛、胃胀、小便黄为寒热错杂证的核心症状。 6.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整体证候与各证型症状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得出结果:整体证候中,子群2内部密度数值最大;肝胃郁热证中,子群1内部密度最大;胆热犯胃证中,子群2内部密度数值最大;气郁痰阻证中,子群3和子群2内部密度数值最大;瘀血阻络证中,子群1内部密度数值最大;脾虚痰阻证中,子群4、子群3及子群2内部密度数值最大;痰气交阻证中,子群2和子群3内部密度数值最大;寒热错杂证中,子群1和子群3内部密度最大。 结论: 1.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症状中,F1:上腹中央疼痛、额外服用药物、恶心、失眠;F2:额外服用药物、失眠、烧心;F3:恶心、反流。临床若遇见以上3组症状中的任何一组,多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2.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在疾病过程中会受到痰阻、气郁、肝火、胆热、瘀血等证素的影响。 3.气郁与气虚、脾胃虚与瘀血、肝火与胃火之间关系密切。 4.症状间关联的紧密程度如下:“嗳气反酸=》乏力”>“嗳气反酸=》胸闷”>“嗳气反酸=》胃中嘈杂”>“嗳气反酸=》大便不畅”;“嗳气反酸=》乏力/口苦口干”>“嗳气反酸=》胸闷/乏力”>“嗳气反酸=》胃中嘈杂/乏力”>“嗳气反酸=》大便不畅/胁肋胀痛”。 5.胃食管反流病的主症为嗳气、反酸、胃胀,兼症为乏力、口苦、口干、胸闷、气短、胃痛。 6.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主症为嗳气、反酸、乏力、口苦、口干,兼症为气短、胃痛、胸闷、小便黄、面色暗滞;胆热犯胃证主症为乏力、胃中嘈杂、口苦、口干,兼症为嗳气、恶心、呕吐、反酸、胸闷、胃痛;气郁痰阻证主症为乏力、嗳气、胁胀、口干、口苦,兼症为气短、胸闷、胃胀、胃痛、咽中异物感;瘀血阻络证主症为乏力、胃胀、痛有定处、面色暗滞,兼症为口干、胃痛、嗳气、反酸、气短、胸闷;脾虚湿阻证主症为嗳气、胃胀、反酸、口苦、饮食少、乏力,兼症为胃痛、气短、胸闷、大便不畅;痰气交阻证主症为胃胀、反酸、胃痛、口干、咽部异物感,兼症为嗳气、胁胀、乏力、气短、胸闷;寒热错杂证主症为嗳气、反酸、畏寒肢冷、口苦、小便黄,兼症为胃痛、乏力、胃胀、面色暗滞、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