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衍生生态影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受矿业开采活动和区域城镇化影响,震后唐山土地利用变化强烈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被重视,尤其是唐山路南区采煤塌陷区的恢复治理后生态效益的变化更值得研究。基于此,研究以唐山市主城区(路南区、路北区)为案例区,以采煤塌陷区恢复治理(即南湖公园生态工程)建设时间轴为研究时段,选用3期遥感影像(1996、2006、2015年),借助ENVI及Arc GIS软件技术,研究唐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地类面积变化、地类空间分布变化)背景下的地表生态物质量、城市热环境效应、生态价值等方面的时空变化,以期为未来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受农用地面积减少影响,研究期间,研究区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力减少了4.45-2??mcg(总量减少755.30t),固碳量及释氧量分别减少6.523-2??mcg、4.744-2??mcg(总量分别减少1107.149t、805.199t),土壤保持量减少16.136t/(km2?a)(总量减少2738.763t),植被水源涵养量减少5160t/km2(但因人工绿地面积大量增加使植被水源涵养总量增加1050700t)。受城市扩张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影响,研究期间唐山市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46℃/a,城市绿岛面积总体减少了9.10km2。受生态物质量减少影响,区域单位面积的生态资产减少374.23万元/a,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降低。受南湖生态建设影响,生态物质量各项内容减少速率均在降低,城市强热岛面积在研究区间一直减少,共计减少14.42km2。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平衡状态有所改善。研究认为,随着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建设用地的外延式扩展,加强对城市周边农用地的保护力度,并合理规划增加城市绿地,并增加建设用地周围地表覆盖的多样性,以缓解因农用地大幅减少而导致的生态物质量的减少及因建设用地斑块积聚而引起的地表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