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绪弗斯的悖论——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中基本的双重性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jy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主要介绍了弗罗斯特生活的时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1933)、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以及弗罗斯特悲剧性的个人经历,为其诗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西绪弗斯的神话中蕴涵的悖论:命运的无情和人类对爱和幸福的永恒追求。并概述这也是弗诗最为本质的双重性的体现。 第二章,论述弗诗中自然的双重性。 第三章,在众多的自然意象中,森林意象出现得最为频繁,也最具深意。本章分析了森林意象所具有的诱惑性与破坏性的双重性,及诗中人对森林态度的变化。 第四章,阐述弗罗斯特是如何借农场杂活及自然意象来揭示艺术和真理的悖论性。 第五章,讨论其诗学风格如何体现该基本的双重性,从而具有一种重负下的优雅。弗氏将风格定义为表达言行的方式(“Letters to Louis Untermeyer”1013)。 第六章,论述弗诗在形式和技巧上与同时代诗人的巨大差异,并揭示其对传统格律的坚持源于对清晰和意义的内在需要和追求。而格律具有的形式上的稳定性与诗中内容所揭示的混乱绝望的状态正好形成又一个悖论。
其他文献
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既要解决人的因素,也要解决环境的因素。从人的因素来讲,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员个人的努力,二是党组织
詹姆斯·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成长小说”。它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和自我形成过程。斯蒂芬所生活的爱尔兰遭受着大英帝国的政治压迫、
该文研究主位推进理论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作用,并以此提出可供借鉴的翻译方法.语篇语言学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过程,译者所要处理的是使用中的语言,是语言在特定环境中所传递的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为美国以至世界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其词风婉约,多用
海明威,美国迷失一代的代言人,其作品中弥漫着悲剧意识。本文试图探究其短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海明威的悲剧意识源于他的文化心理机制。他多愁善感的天性,他父亲自杀的影响
多元文化为美国少数族群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下,美国华裔文学在近二十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新生代华裔作家一员的任碧莲的文本不仅敢于涉足“危
区县级种子管理站在做好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大种子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和新品种现场观摩力度,扎实做好种子事故纠纷的调处等工作。在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生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时期,兴起于二战时期。它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虚无性。与此同时,它又注重人的自由选择与行动。自从存在主
本文在Bachman(1990)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定性研究中边想边说的方法对二十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考生在大学英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不仅会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而且会用图像、手势、音乐、和其他符号资源表达完整的意义。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利用语